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乱炖不是东北名菜

(2008-06-23 12:25:06)
标签:

杂谈

最近时常和圈子里的一些朋友小聚,花样和次数多起来,就有了“家庭式聚餐”。大家买菜,在家里自己做,自己吃。因手艺和长相的原因,被默认为大厨,操起菜铲和炒勺主灶的重任。好在从小有父亲的熏陶,对于厨艺尚有一些了解,祖传的东北菜也时常把一些瘦身中的女性撑得不亦乐乎,这当中也不乏一些外国友人,对于出自我手的“中国饮食文化”赞不绝口。

如果按照菜系划分,我做的菜应该属于东北菜:地三鲜,尖椒干豆腐,猪肉炖粉条,麻辣豆腐......,来自东北,难免新加入的非东北朋友便会要求我做“东北乱炖”。而来自东北的朋友是向来不会提出这样的一个要求的。

“乱炖”是近几年的一个新生词,是东北新生的一种菜,或者可以称之为菜系。虽然生在东北,但是,我没做过,也甚至从来没吃过。许多和我同样来自东北的朋友和也我一样。关于"乱炖"为何突然成了东北名片,又由何而来,我和父母、朋友都讨论过,最后下的结论,所谓的“乱炖”,其实就是把上炖吃的剩菜混到一起热一热。

结交过来自东北的朋友,对于东北人第一印象就是很讲义气,爱交朋友。请客也好,坐庄也好,难免满桌子都是精心烹饪的饭菜。如同东北人的性格,纯正的东北菜盘子大,分量足,生怕客人吃不好,吃不饱。但即使酒足饭饱之后,桌子上的饭菜被吃的一干二净,做庄的东北人的面子会非常挂不住。不是因为对方能吃而恼火,而是会觉得自己根本没把自己的客人照顾周到,会担心给客人留下“抠门”的印象。所以除了讲义气外,这往往给人留下东北人过于铺张和浪费的印象。

客人走了,剩菜往往也够再吃上几顿,东北人是节俭的,扔掉又很可惜,“乱炖”,便自然有了材料的来源。一个一个菜热起来往往麻烦,夫妻俩、一家人打扫剩饭,没了客人也不必过于讲究,便混在一起,剩下的“地三鲜”,“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一股脑都下到一个锅里一起折腾几下,捞出来就是一锅乱炖。而这样的饭菜,在家里是永远不能拿到桌面上招待客人的。

网上没有乱炖的菜谱,即使在东北的馆子里,“乱炖”也能列出一大绺名堂来,“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因为材料过于简单,已经算不上乱炖的行列。但由此而生的"猪肉小鸡炖蘑菇"、"猪肉小鸡炖粉条",甚至"猪肉小鸡粉条炖蘑菇","猪肉小鸡粉条茄子黄瓜土豆大鹅鲤鱼豆角酸菜炖粉条"这样的名目便能打着“乱炖”的名号拿的出来。如果赶巧去了某位东北朋友家,朋友整在吃饭,看到桌子上有这么一道菜,自然可以想的到这家的主人上次招待宾客的时候,都有什么菜没有吃干净。

默默的回想起曾在东北生活过的二十余年,家里的饭桌上似乎无数次摆上过所谓的名菜“乱炖”。“乱炖”虽近在饭桌咫尺,每次却与我远在天涯。清晰的记忆着,每次父母都将那盘盘“乱炖”放在他们近手,新做的菜摆在我的碗前,热腾腾的挥发着香气,一道道......地三鲜,尖椒干豆腐,猪肉炖粉条,麻辣豆腐.....我,从来没吃过“乱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