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清照怀远神骏阳刚渔家傲 |
分类: 艺海泛舟 |
http://s13/bmiddle/4114d9d4499bbe61d7bbc&690
再谈李易安词的另一风格特点:阴柔阳刚
清人沈曾植在《菌阁琐谈》曾说:“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
从清照一系列的词作来看,她的主要风格是委婉清丽,但又不缠绵悱恻。往往于其一贯的婉柔哀伤的词风中,流露出一种俊逸高远的丈夫气概来,于阴柔中寓阳刚,婉丽中见爽朗。
也许正是由于她的这种独特风格,才使“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
李词不同于一般的婉约风格,她的这种阴柔阳刚婉丽爽朗的艺术特色,可分别从词的题材和词的意境两方面来分别加以论述。
李词虽然绝大多数是写上层妇女的生活和情恩,但题材并不单调,并非只为局限于闺帏之中。虽然她在《词论》中曾称词“乃别是一家”,认为词除了要严守自己特有的音律外,还不可象诗那样直抒志向,但她面对社会现实,尤其是后期饱经生活忧患,其词的题材就不仅仅限于一己之欢忧,而是范围开阔,家愁国恨融于一体。即使在年青时候,生活优越的她,也不同于平庸的深院闺秀,而是走出深闺,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的词笔也伸向大自然,不拘束于乡楼画院。
试看她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白鹭。
沉醉的游人,尽兴归舟。然而却辨不清归路何处,是醉于酒?醉于景?小舟误入藕花深处。
一个“深”字,仿佛使我们看见:夕阳灿烂,一朵朵洁白、嫩红、鲜艳欲滴的藕花将小舟团团围住,人面红花相辉映。怎么渡?怎么渡?莽撞的姑娘们匆忙划舟,惊起河滩上一群悠闲栖息的鸥鹭。“啪啦啦!”,鸥鹭展开翅膀,成群结队地飞上金色的天空,色泽鲜明,静动有声,这是一幅多么有趣的水乡图画呀!作品基调轻松,感情明朗,给人以爽朗清新之感受。
另一首《怨王孙》:
湖上风来浩波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出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频花汀草,眠少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在这一首词里,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受,似乎更为深入一层。
作者把热爱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水光山色”和“眠沙欧鹭”,情不自禁地喊道:“说不尽,无穷好”。虽然写的是暮秋景色,但从词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里,我们都见到了词人生命的跳动,青春的活力,开朗的性格和对生活的满腔热情。
再看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它是李词阴柔阳刚,题材开阔的最好例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作者以豪放雄健的笔力,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她不满人间的现实,驾着幻想之帆,梦云跨雾,归帝所,乘万里风,渴望进入一个更壮丽、更广阔的世界,寻求一条寄托精神的道路。
晓雾弥天,星河欲转,千帆竞渡。整首词体现了广阔的,生气勃勃的场面。作者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彷徨忧虑;对“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追求,都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感受,读之使人如在其中,如临其境。
《渔家傲》题材壮阔,笔力矫拔,气魄宏伟,充满浪漫主义的情调和阳刚之气势。
易安不仅有通篇的雄浑之作,而且往往还在整首带着淡淡哀婉情调的词作中,忽然流露出一种清逸高远的神致来。
如她的《醉花阴》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背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一开始,便勾勒出一个烟雾袅袅,迷迷蒙蒙的环境,九月的天气与少妇内心的孤凉融成一体。其离别之苦,思夫之情,似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然而作者并没有被此情此苦所压抑,沉溺于缠绵悱恻中,而是“东篱把酒黄昏背后,有暗香盈袖”。在一片凄迷中,忽然流露出清逸高远豪放的神致来。
何以见得?
陶渊明《饮酒》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翁是田园诗人,他喜欢菊,赞赏菊,自陶渊明以后,菊,便往往是超凡脱俗的隐士标志,恬淡清高。
清照云“东篱把酒黄昏背后,有暗香盈袖”。女诗人不仅“东篱”就菊,而且“把酒黄昏后”这又不禁使人记起魏武帝曹操把酒临风,横塑赋诗的英雄气概来!一般清逸高远之神韵扑面而来!
由此可见,李词即使诉情诉苦,也清骏高远,阴柔阳刚,具有丈夫气概!
再说李词的意境,清照作词,总凝结着自己的深情挚怀和悲欢忧乐。其词意境,神骏开朗,这也许是李清照对生活独具慧心,超于庸俗现实之上的缘故。即便在诉说她的凄苦心境时,也将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其词意境就显得开阔爽朗。
如《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宜怀远更凄凉。不如随风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花黄。
词的上下两片层层勾勒,步步铺叙,极力摹写自己怀念远人的情绪。末两句却奇峰突起,一笔宕开,且暂将凄苦愁绪放开,趁黄花盛开之际。把酒临花,欣赏享乐。
这不正是词人寻求自我解脱,情怀豁达的表现么?
再看《念娇奴》: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末?
此词,写的是离情别绪,全词以写景物而寄情。
不正面写愁,而愁在其中,愁情随着景物的不同而步步深入,层层加重。
不管词人把精神寄托在险韵诗中,还是沉醉于酒里,诗有成时,酒有醒时,险韵成诗,扶头酒醒之后,缠着自己的还是那“离情别绪”的滋味,闲坐无聊,天气恼人,万千心事难寄,正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下片,从室内环境进一步烘托,“被冷”、“香消”、“新梦觉”,“离愁逼着愁人”不许不起。那么,起来以后又如何呢?仍然惆怅万分。
写到这里,词人因离别而产生的百无聊赖的心情发展到顶点,底下似乎难以着笔,
可是,词人笔锋一转,“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另辟新境,笔势忽然宕开,把一片凄迷一下子推得远远的,呈现在眼前的是清新、明朗,充满生意的景象。
词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中陡然转入“柳暗花明又一村”。“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末?”
太阳升高了,烟雾渐渐散去,词人心间的阴霾也骤然开霁,精神到此一振,如同峰回路转,将读者从惨雾中领出来,投到明媚的阳光下,有豁然开朗之乐!
清人毛先舒《诗辨坻》赞扬说:“词贵开拓,不欲沾滞。忽悲忽喜,乍近乍远,所为妙耳……李《春情》词本闺怨,结云‘多少游春意,更看今日晴末?’忽尔开拓,不但不为题束,并不为本意所苦。直如行云施展自如,人不觉耳。”
阴柔阳刚,婉丽爽朗。这是易安词艺术风格的又一特色,无论是就题材还是意境而言,都是情真意朗,气格健康。
李清照之所以具有这一艺术特点,恐怕与她所受的文化教养,生活环境分不开的。
她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李格非学问渊博,母亲亦善文,丈夫又是一个研究金石的专家。清照自幼广博群书,涉猎很广,这些都开阔了她的眼界,扩大了她的胸怀。
再者,李清照生于济南,前半生在北方渡过,自古以来,我国南北风格迥异,南方纤丽细腻,北方豪放劲健。她生活在北方,其作品风格难免受影响。
她后半生又在颠沛流离中渡过,生活面扩大了,对社会的认识也加深了,视野更是超出了闺阁的小圈子。这些,都是造就她词风阴柔阳刚,婉丽爽朗,“倜傥,有丈夫气”的因素。
也就是说,李词的这一艺术风格,是有其客观基础的。
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
李易安词之所以吸引着古往今来的读者,之所以在宋代诸多词家中独放异彩,正是因为她那言浅情深,语新意丰,阴柔阳刚,婉丽爽朗的别具一格的艺术风彩。
易安词为中国的诗歌史书写了灿烂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