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无论是会议还是教育,我们都能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组织会议的一遍遍把后排的人往前赶,补齐前面的位子,坐在后排的同志则是非常不情愿的往前挪,能不动窝就不动窝,这似乎已经成为每次会议的固有程序。本文试图从理论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为什么会出现前排不齐,后排扎堆的现象?
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
1.除了第一排有名签的位子之外,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领导做前排的习惯,大家到会场总会自觉地把二三排的位子成建制的留给领导,而有时领导没有那么多,或者说有事来不了时,就成为空位。
2.从小学到大学,后排位子始终是整个密闭空间中的VIP区,离老师、领导和摄像头都比较远,成为视觉盲区,干点自己喜欢干的事很方便,不会引起过度的关注乃至批评。我们也会想到念书的时候,尤其是高中时代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前面的位子,甚至为此要和老师拉关系,因为前排位子听课清晰,就坐的一般都是好学生,对考大学这一终极目标有积极地促进作用。而现在,开会或者听课对自己并没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后排位子就成为众人疯抢的宝座。
3.会议或者授课的吸引力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内容是大家感兴趣的,都爱听的,自然都愿意往前排走。有次教育是王蒙讲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信息量很大,而且生动有趣,后排的同志就伸长脖子在认真看、仔细听,或许会有后悔没坐前排的感觉。但是这存在一个或然率的问题,谁都没办法判定这个会议或者这堂课是生动的亦或是呆板的,而且从整体水平来看,生动的或然率比较低,故大家一进门就盯着后面的位子。
如何避免出现组织者的麻烦和后排就坐着的尴尬?
从组织方面,主要是针对上述3个方面的原因来施策。
1.除第一排有名签的位子之外。无论领导还是普通人员,先到的坐前面,一个位子一个位子依次入座,就可以避免前排空位的问题。大家可能会想,那会不会大家都拖着晚到呢?我觉得不存在这个问题,入场时间总是有个deadline的,在这时间之前所有人都会进入这个空间。主要需要解决的是大家的观念和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
2.采取措施消除后排优势,让后排和前排一样置于领导的监控之下,可以在后面安装一个摄像头,会场情况同分会场的画面一起在最前排的屏幕显示,那么后排座位身为“宝座”的地位便不再存在。
3.提高会议和教育的吸引力。就会议来说,尽量简短,把事情说清楚,工作布置好,思路理清晰即可,前面人讲过的话或者观点,后面再讲话时尽量避免重复,尤其是主持人窃以为没有必要再把领导的观点重复一遍,意思好像是领导讲得不好,大家都没认真听一样,主要是把如何贯彻落实说明白即可。就讲课来说,施教者要尽量增强趣味性、故事性,增加信息含量,避免空洞乏味。
从个人方面,思想上也应该有所转变。无论你听或不听,他就在那里讲不离不弃。在一个会议或者一堂课的时空里,每个人花费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耗费的青春也没有不同,如果你没有其他活带进来,就只是坐在那里发呆、假寐,焦急地等待赶快结束的话,我觉得还不如好好听一下,每一个讲话都是领导和机关人员的思考结晶,每一堂课也都是准备了许久的成果,其中或有工作思路,或有思想启发,或有写作方法,不可能全无是处,能领会其中一点也比空耗这段时间要更能增加生命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