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千年南翔古镇,看五代之南翔寺双塔,梁代之古井,明代太平桥,上海四大历史名镇之一。

标签:
旅游历史情感时尚文化 |
分类: 日常见闻(食,游,体会)life |



南翔镇在上海市嘉定区,扼守上海西北门户,是上海市四大历史名镇之一,历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赛苏城”之美誉。
南翔是一个千年古镇,早在南朝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建成白鹤南翔寺,因寺成镇而得名。后又建成五代砖塔双塔、南宋鹤槎山、明代古猗园与檀园等古迹。明初,经济繁荣程度已为嘉定县各市镇之首。我把车停在古镇南面路边停车位,从南面中间向北进入古镇。这个镇我已经来过很多次了,今天是2024年3月6日,我拍的照片记录的正是这天的古镇景象。过完年没多久,黄的红的灯笼还挂在树上与桥上,可以想象这里有过热闹的气氛。走马塘自西向东在古镇中穿过,沿河有六七座桥,这就是古镇特有的风貌。小桥流水人家古朴整洁。
正对报济桥的就是最有名的南翔寺双塔,这对塔是上海古塔中的老寿星,也是我国砖塔中的珍品,建于五代至北宋初年,原建在白鹤南翔寺山门内两侧。相传南朝梁天监年间(502一519),有农民坌地得一石,常有两鹤飞来仁立石上,有借人募化建寺,寺成后鹤南飞而不复返,故名南翔寺,南翔镇也由此得名。南翔寺双塔,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改名云翔寺。清乾笼三十一年(1766年)一场大火将古寺烧的荡然无存,惟独砖塔劫后余生,为南翔古镇最古老的地面文物。200多年来,古塔历经沧桑,已是岌岌可危。1982年根据古塔尚存的构件和痕迹,以及地下清理的点滴实物,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终于构画出古塔复原方案。南翔寺双塔是全国仅存的一对年代最悠久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宗教史、地方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南翔寺双塔曾是“南翔八景”之一,名为“双塔晴霞”。双塔亭亭侍立,晚霞掩映,如杭州雷峰夕照之景。 二十世纪80年代,对双塔进行修缮,恢复了原有面貌。塔上有百岁老人苏局仙题“南翔双塔”。新生的双塔,七级八面,高11米,全部砖制构件外观模仿江南木结构楼阁式宝塔。塔上火焰形的壶门,简朴的直棂窗,精巧的斗拱,细腻的栏板和秀挺的塔刹,表现了典型的唐宋建筑风格。
塔前有梁朝井,井深3.5米,左右对称,形制相同,井台铺砌青砖,八角形青石井圈、圆形砖砌井身、石板井底,井圈上镌刻有“明弘治十四年重修”题记等。据《南翔志》记载,双井始建于梁天监年间(505-519),俗称八角井,古井距今1500多年的历史,久旱不竭,为宋元南翔寺八景之一。 反映出南翔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双塔东面弄堂内有檀园,这是明代文人艺术家李流芳的私家园林,当年文人墨客吟诗畅饮之所,毁于明清易代之际。2011年恢复性重建,园内保留有宝尊堂、山雨楼、次醉厅和芙蓉沂等历史景点。全园布局紧凑得体,以葫芦形水池居中,厅堂环立;洞壑盘旋宛转,曲廊贯通全园。徜徉园内,如在画中。我曾经去过,这次里面在修缮,整个湖都围起来了,因此我也就没有进去。
古镇东面的太平桥一带景色美丽,这里曾经是南翔著名的民俗节日“太平竞渡”的场所。每年端午前后,南翔各商号分置各种色彩的龙舟,在八字桥水域进行龙船竞赛。太平桥,又名“大八字桥”,明弘治十八年(1505)建,后于清钱隆三十二年(1767)重修。桥边有一半孤形小亭,上面写着“观棹”两字,亭中树一块“太平竞渡”字样的石碑,门口一副对联:龙舟竞渡吊先哲,棹歌欢唱遏流云。这里可能是观龙舟竞渡的最佳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