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福州42,乌塔公园看乌塔。后晋941年建造,通体乌黑色青石,造型雄伟端庄。
标签:
历史旅游情感时尚文化 |
分类: 日常见闻(食,游,体会)life |



在定光寺参观完白塔后,我步行去不远处的乌塔公园看乌塔。下午2点,我来到乌塔公园。爬上数十级台阶,终于来到乌塔下,抬起头看,乌塔古朴而雄伟的造型极具历史沧桑感。
乌塔,因塔身为花岗岩青石所砌呈乌黑色,故称乌塔,为福建省最古石塔之一。正名“崇妙保圣坚牢塔”,位于鼓楼区乌石山东麓,与于山的白塔互为犄角,三山二塔成为福州象征。后晋天福六年(941年)闽王王延曦称帝,为自身和眷属以及臣下祈福,在唐贞元无垢净光塔旧址兴建此塔。原计划造九层,天福九年,在部属哗变中延曦被干掉,塔仅建七层草草结束。还差两个月就完工的乌塔,就不再盖下去了。所以现存乌塔为八角七层,每层塔壁上设佛龛,嵌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这些花岗石浮雕佛像是五代时期福建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四层、五层、七层,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等。 塔基为须弥座,转角设倚柱,每层叠涩出檐,檐角雕有石佛。第一层一面开门,七面设龛,其余各层二面开门,六面设龛。龛中供浮雕佛像。塔内曲尺形阶梯供攀登,塔身外有回廊,周环栏板,塔顶饰葫芦刹,造型雄伟端庄。
乌塔的前身是唐贞元十五年(799年),福建观察使柳冕为祝贺德宗李适寿诞祈福,用石头垒建的"贞元无垢净光塔"。塔身用青色花岗石砌造,外表略带乌黑,故名"乌塔"。现在乌山附近还保存着福州市至今最古的碑刻,碑额题篆:"贞元无垢净光塔铭",记述当年柳冕建净光塔的情况。
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父子修复和创建了闽都七塔:乌塔、白塔、定慧塔、报恩塔、崇庆塔、开元塔、阿育王塔。宋景德元年(1004年)福州知州谢泌诗曰:"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闽都七塔现仅存乌塔与白塔。
清李家瑞《登无垢净光塔》诗说:"石塔撑空立,登临至上层。眼穷千里远,梦想十年曾。" 杨庆琛《净光塔》诗句有:"影如文笔依南涧,势作香台耸道山。插汉鸟窥天咫尺,旋空人与石回环。"
唐乾符六年(879年),乌塔毁于黄巢入闽战乱之际。
66-76十年那啥期间,塔上精美的浮雕佛像被那群人破坏。78年重修,在塔周围设护围石栏杆,重建塔碑亭。亭内《敕贞元无垢净光塔铭》碑,是全国现存最早碑刻之一。
乌塔下方有寺,称净光寺或石塔寺。可惜我去的那天,寺门紧闭,没有开放。看完黑白双塔,心中自然非常满足,现在去此次福州游的最后一站,三坊七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