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福州11,涌泉寺2,天王殿与背后的山峦宛如仙境,北宋千佛陶塔古朴。

标签:
佛学旅游情感时尚文化 |
分类: 日常见闻(食,游,体会)life |



涌泉寺在900多米的鼓山之上,因此当我来到有“涌泉寺”匾额的天王殿前,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古朴又宽大的寺门口挂满红灯笼,寺背后就是鼓山山顶,在云里雾里若隐若现,仿佛山神庇佑着古寺。这个景色宛如仙境,看得我都不想走了。
大殿前矗立着两座古塔,叫做千佛陶塔,是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烧制的,左边一座称“庄严劫千佛陶塔”,右边一座称“贤劫千佛陶塔”,双塔是用陶土分层烧制累叠而成,八角九层,高约7米左右。塔身细部为仿宋代木构楼阁建筑风格,两座塔上各塑1038尊佛像,因而叫做千佛宝塔,八角塔檐另塑有僧人武将各36尊,悬挂陶制塔铃72枝。塔座上塑莲瓣、舞狮、侏儒,并刻有铭文,记载建塔时间和工匠姓名等。
穿过天王殿,来到了四面包围的广场,眼前的圆通与大雄宝殿建在山上,需要爬台阶才能到达。石基上刻着清高宗时期的此地郡守题词的石鼓名山四个字。
殿内释迦牟尼三世佛不着梵服,只披汉装,端坐其中,汉服版释迦牟尼可以说是涌泉寺的一个看点。四大天王方头阔面的形象也与众不同。
在大殿后侧,有重约1.15吨的“三圣像”。像前的桑丝木制成的长桌,据说历经多次火劫,仍完好如初,被称为镇寺之宝。大殿内外有许多橡联佳句,如:“座上白云多,正丹风浴时,苍龙卧后;眼中沧海小,看七鲲东去,五虎南来。”等,皆为古寺历史和环境的生动写照。鼓山涌泉寺最盛时,僧人达1500多人。香积厨仍保留有4口巨锅,为宋朝时所制,距今有960多年。其中最大一口,一次可装水20担、下米5担,真可谓是“千口之锅”,养千人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