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游记(十九)二游北海公园,白塔朝圣之旅,顺带景山公园走马观花

标签:
白塔北海公园 |
分类: 日常见闻(食,游,体会)life |



美丽而神秘的白塔对我充满吸引力,由于第三天我到北海公园时,白塔已经停止参观,于是第五天,参观完故宫后,我下午三点就第二次来到了北海公园,目标直指白塔。我非常庆幸我明智的决定,没有错过精彩无比的白塔朝圣之旅。
由于上次是从北海公园的南门进,这次,我选择从东门进,体验不同的路线。下车后,我走了一条直通东门的小胡同——大石作胡同。这条胡同源自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是建造故宫的一个石料场。其下所属有石作,木作,瓦作等,其中石作为首,故称为大石作胡同。哈哈,想不到我运气不做,随便选了一条小路,竟然让我选到了有历史故事的胡同,心情大好,拿出照相机咔嚓一番留作纪念。
进入东门,我来到了智珠殿,它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坐西面东,里面供奉文殊菩萨一尊。我透过窗子的格眼,看到了象征着智慧的文殊菩萨。他可是佛道中的父母,连佛祖都是他的弟子,他是佛教中的法王子,信徒念诵他:大智文殊菩萨。大饱眼福一番,我开始登山,向着白塔进发。
北京的天空像蓝宝石一样通透程亮,空气清爽宜人,阳光明亮无比,令我的心情舒爽畅快。一路欣赏数百年的清朝白皮松等古树,登高眺望冰雪开始消融的湖,享受身处古代亭台楼阁中的北海公园,太惬意了。
永安寺,法轮殿,钟楼,引胜亭,涤霭亭,乾隆御笔看个够
我来到永安寺,这里就是白塔朝圣之旅的起点。它位于北海白塔的南麓,始建于顺治八年1651年。是清入关的首位皇帝清世祖福临应西藏喇嘛恼木汗之请修建的,当时叫做白塔寺。乾隆六年1741年改称永安寺,乾隆八年扩建,增设法轮殿,钟楼,鼓楼。乾隆十六年,又增设引胜亭,涤霭亭。乾隆三十九年,在两个亭子里各立一碑,分别镌刻乾隆皇帝御笔《白塔山总记》和《白塔山四面记》。永安寺是一组反应宗教文化的建筑群落。它依山就势而建,高低错落,色彩斑斓,蔚为壮观。
经过葱郁的竹林,我开始向上攀登,在正觉殿,看见笑口常开的弥勒佛,稍事休息。
明朝的几尊罗汉,刻画得惟妙惟肖。尤其是伏虎罗汉那凶狠的表情,配合满是尘土,颜色基本褪光的模样,让我心惊肉跳。吓人!但感觉被吓得好爽!
普安殿后面,是震撼人心的72级台阶通向白塔。驻足仰视,但见白塔高耸入云,雄伟壮观。为保护古迹,中间的砖阶已经禁止攀登,两边修建了木质的栈道供游客行走。不论从下往上看,还是登上去后从上往下看,都令我感觉深不可测,内心激动不已。
北海公园之白塔
终于,硕大而庄严的白塔,近在我的眼前。它建于清朝顺治八年,在唐山大地震中,白塔遭受了部分的破坏,现在看到的是修复并加固后的状态。塔的后方有威武的铜铁炮,令我震撼。这里曾经驻过亲兵。
北海白塔
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标志性景点。北海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近距离看个够,拍个够之后,我心满意足地结束了白塔朝圣之旅,离开了北海公园。
不妙,来到北海公园隔壁的景山公园,时间已经下午四点多,我知道,我一定错过了景点了。是的,你到北京游玩要做好一个觉悟,那就是,园中园往往在下午三点半到四点半间,就关闭了。如果你准备上下午都要游玩景点,请在下午三点前左右到达最后的景点,否则就会错过该处。毕竟国营单位员工要准时下班啊,能够理解。所以,景山公园,我只能走马观花,到此一游了。还好,景山公园只是4A级旅游景区,与5A级景点有差距,因此我倒也不觉得有很大遗憾。走吧,吃烤鸭去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