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史迪威公路科帕奇自由之路中国远征军缅甸小靖国神社文化 |
在密支那的伊洛瓦低江边,向6万中国抗日英魂三鞠躬
中国远征军:无处安放的英魂
都市放牛/南京
四月,我随科帕奇自由之队远行。这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联手雪佛兰组织的一次活动,重走抗战生命线“史迪威公路”。最后一站是去缅甸,追寻中国远征军的抗日遗迹。由于缅甸是军管国家,不允许媒体人员出入,于是我们一行二十四人,在办理出境时,除了身份证是真实的外,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殊身份,陈志文作为领队,理所当然的荣膺某建筑研究所主任称号,其他戴眼镜的白面书生和柔弱女子,大多是工程师和技术员。而我,凭借一身五花肉,光荣地成为一名工头。
五辆科帕奇越野车出了国境,一路上还在修路。这条腾密公路是由中国政府出资修建的,有些地方还相当崎岖难行。两千多年前,它是神秘的南方丝绸古道,是交错纵横的秘密马帮商道;六十多年前,它是史迪威公路的重要路段,穿越莽莽原始丛林,成为中国抗击日军的后勤战略供应线和运输大动脉。天没降大任于我,照样劳我心智,苦我筋骨,幸亏了科帕奇良好的越野性能,让崎岖成为一种懦弱的障碍,连天空都差点潸然泪下。晚上我们穿过伊洛瓦低江(Ayeyarwaddy)的铁桥,抵达缅甸北部重镇密支那市。
第二天上午,恰好是缅甸的泼水节。二战史研究专家戈叔亚,带领我们去寻访中国远征军的抗战足迹。密支那是缅甸克钦邦的首府,是当年日寇在整个缅甸战区的指挥中心司令部所在。1944年5月17日凌晨5点,由史迪威将军总指挥,中美联军代号“威尼斯商人”的抗日大反攻战役,就是在这里打响。中国远征军协同浴血奋战,8月5日,盟军完全攻占了密支那。听着戈老师描述远征军痛击日寇的情景时,我站在密支那的街道上,想像脚下这片土地上曾经的快意恩仇,总是血脉贲张,不知不觉地发出原始的豪情。
然而所经之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因为我们的足迹,遍布了许多依稀尚存的战斗地点,却没有发现一处中国远征军的墓碑或者纪念遗迹,反而随处可见日本的一些组织,打着兴建路标、佛寺的旗号,在密支那兴建的“慰灵塔”、“招魂碑”。特别是在伊洛瓦低江边的睡佛寺,有一个日本幸存老兵坂二,居然厚颜无耻地声称他们当时“手无寸铁”,在这里专门修建了祭奠室,里面供奉着一些日军阵亡士兵的牌位,被当地人称为“小靖国神社”。不同的屁股锁定不同的脑袋,我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但却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倍感愤慨。于是,在所有人都离开这间小靖国神社后,我把一只脚踩在了他们供奉牌坊的供桌上。2008年4月13日上午,密支那的天空飘荡着不及格的白云,我忍不住非常英俊地笑了起来。
我为中国远征军无处安放的英魂哭泣。当天晚上便买了一堆蜡烛,拉着另一个南京朋友蔡明,来到伊洛瓦低江边,用蜡烛栽成了一个大大的“魂”字,可惜江风太大,许多蜡烛点起来就被风吹灭了,最终连打火机也失踪了。没了火,我用来祭奠的那包烟,陡然成了一座孤儿院,二十根遗孤抱成一团,欲哭无泪。就在这时,《东方早报》的记者赵昀和旅游卫视的一帮哥们,找来铁锹加入战团,挖出一道道小战壕,拼成“6万”死难将士的字样,终于将所有的蜡烛点燃了,在夜空中明亮地闪烁着。
望着手中点燃的蜡烛,我突然觉得,这是我向老天求的一支上上签。因为,中国远征军在这个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异国他乡,虽然他们的英魂无处安放,但是,我希望我们这个举动,一定能够引起两岸人民的重视,就让这个夜晚的燃烧,成为一座墓碑的虚拟奠基仪式吧,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人参与进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签。 《现代快报》
………………………………………………………………………………………………………………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签
倡议戈叔亚老师出任中国远征军抗战烈士纪念碑募捐会会长
戈叔亚老师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geshuya
戈叔亚简介:男,汉族,1952年11月生人。1983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在是自由撰稿人,研究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云南缅甸历史(包括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美国飞虎队、驼峰航线等题目)和云南及云南周边地区如贵州、四川、老挝和缅甸地方历史和传统文化。文章除了在中国大陆发表外,有的也在美国、台湾和日本发表。
作者在研究二战的云南缅甸历史时,注重的是战争对当代的影响和战争与现在的关系以及美国通过二战对中国特别是对云南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主要是通过战争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通过和当事人面对面的交流来了解战争和当代的关系。他认为中国和云南人应该正视这段伟大的历史。作为一名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的云南人,他认为着手收集和研究这段历史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
于是,从那时开始,他就不间断地收集这段历史。由于当时国内反映这段历史的书籍很少很少,他只好寻找另外的途径:
-
他就拜访参与作战的当事人,由于但是采访寻找有“单位介绍信”,他只好通过熟人关系一个一个寻找,这样就结识了许多老兵;
-
他直接到当年中日两军爆发战争的战场去寻找;特别是坠落过驼峰飞机的边远山区去寻找;
-
他直接给通过各种途径和海外的中国老兵、美国老兵甚至是日本老板去了解这段历史。
他无疑之中寻找到了一条研究历史最为可靠的方法,这就是——靠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