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八岁的中国金

(2005-12-30 05:29:57)
分类: 爱在阿姆斯特丹

一个没有阳光的下午,我坐在北教堂的广场上,听着阿姆斯特丹少有的寂静。这个座落与约丹区的教堂广场是我在阿姆斯特丹钟爱的地方之一。约丹区是阿姆斯特丹最老的城区之一,同其他地方不同,这里居住的是正统的荷兰人。木制结构的红色房子,形状各异的屋顶,布满拱桥的河道这是阿姆斯特丹这个国际化喧哗的都市中的一片静土。

广场上的儿童游乐区里开始有几个孩子玩耍,捧着杂志的父母们坐在我周围的绿色长椅上。孩子中的两个女孩儿有着亚裔的面孔,她们对我笑着,仿佛认识我一般,我向她们招了招手。

    “你的孩子?”坐在我旁边长椅上的一位年过花甲的荷兰老人问我。

    “不是,”我指了指坐在很远处的一位亚裔中年女子说:“可能是她的。”

    “是中国人?”

    “我?对,中国人,北京人。”看着这位带着眼镜,头发花白,身边停着一辆黑色自行车的老人,我笑着回答。

    “我爸爸年轻的时候住在中国。”

    “真的?哪里?”

    “香港,上海。多少年前啦!那时荷兰很穷,他去中国做生意以维持家里的生活。我的母亲带着我和其他三个兄弟姐妹住在这里,每隔几个月就收到他寄来的充满霓虹灯的中国照片。母亲那时时常带着泪问我们,父亲会不会爱上小巧的中国女子。我还不懂事,甚至不知道她为什么用‘小巧’来形容中国女子,只记得哥哥们说绝对不会,因为父亲不会讲中文。”他笑着说,但是我分明看到他眼中闪着泪光。

    “那是很久以前了吧,您还都记得。”

    “记得,当然记得。直到我已成年,我父亲还是断断续续做着中国生意。你看!”他指着右手无名指上一枚方型的金戒指对我说:“过去荷兰人有这样的传统:男子十八岁的时候,父母要送给他一枚金戒指作为礼物,表示家中的男孩已长大成人。这是我十八岁生日时父亲从中国寄来的,中国的,中国金!”他费力的将戒指摘下来,指着里面刻着的字对我说:“上海,是吗?我父亲告诉我的。”

     “沪”我读着戒指里面刻着的小字说:“对!上海,是枚上海的金戒指。”我发现在戒指的另一边,与“沪”字相对的还刻着一个字,木字旁的,但是字迹已经很模糊了,一时间我很难辨认。“您去过中国吗?”

  “去过。”他带上戒指,“在我父亲年老的时候,有一阵子总是念叨着要回中国看看。当时他身体已经不太好了,我们都劝他不要去,可是他不肯。于是家里让我陪他一起去。还是那两个城市:香港与上海。直到我们回到荷兰,他还总是念着:‘变啦,全变啦!我都不认识了!’一年之后,他因为肺病去世了。去世前他对我们说没遗憾了,毕竟又回了一次中国。他还指着我的戒指嘱咐我千万别丢了这枚中国金。从十八岁到现在我一直带着它,怎么能丢了呢?”他的眼神散向远方,像是被刺痛了的一般眯着。

     周围的人们开始离去,这时才发现已经下起了毛毛细雨。

     他站起身,一边开着车琐,一边说:“可能是手上带着一枚中国金的缘故吧,看到中国人就说了这么多话,有什么不当之处,见谅!”

     “不,不,很高兴和您聊天,您让我忘了我身在异乡。”

     他骑上车,对我挥着手说:“祝你好运!”

     “您也一样!”我挥手答道。

     看着他骑自行车的背影,我脑海里突然闪出一个字“梅”。对!戒指里那个班驳的小字是个“梅”字。

     看着这位带着刻有一个“梅”字的中国金戒指的荷兰老人,渐渐消失在雨雾笼罩的悄然无声的北教堂后的小街里,我静静的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