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汽车/试驾雾天车辆导航 |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常受到大雾天气的困扰,高速公路因此关闭的次数越来越多。每当大雾笼罩的天气,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立刻下令封路,禁止任何车辆行驶,目标是避免出现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届时无数的汽车排成长龙,绵延数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有急事的车辆都拥挤到国道和普通公路上爬行。在大雾天气条件下,虽然大批车辆在路上拥挤不堪,但是没有见到交通警察引导、疏导车辆,并采取提高通行效率的措施。特别是夜间行车,在能见度只有几米远的大雾中,汽车司机根本无法快速前行,只能紧随前车尾灯导航,一旦参照目标消失,就只能紧张的寻找路中黄线和右侧白线作为标志,保持正确方向。而且还不能打开大灯,因为白色雾气在强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形成严重视觉障碍围墙。在复杂路况条件下,路面上经常有突然出现的摩托车、违章逆行的拖拉机、没有尾灯而随意在道路中间停车的大货车。总之,马路上险象环生、事故不断,驾驶员胆战心惊,神经长时间高度紧张,造成心理压力过于沉重,容易出现操作失误。
我国高速公路、国道等有条件的公路,应当研究采用技术手段缓解大雾天气交通阻断,行驶危险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正常运行,降低了社会运行效率。技术手段有2个,一是在大雾常见路段中间黄线和白线,埋设长寿命10万小时、高亮度LED组成标志带、每隔5公里建立发光方向校正门,用以在夜间和大雾天气条件下为司机提供导航标志,在收费站之前2公里建立闪光式巨幅警示门,起到灯塔提示作用,防止由于浓雾造成司机误判,导致刹车不及时而多车连撞事故。二是在黄白线上间隔式设置由反光材料制成的标志,该种标志夜间和雾天在汽车灯光照耀下具有较佳的提示效果.如果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则可以有效避免大雾降临,高速公路立刻封闭,夜间雾中行车既不见交通警察引导,更没有任何技术导航手段,陷司机于雾江夜海之中于不顾的不负责任问题,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我国经济和社会运行效率。但是这些办法也有弊端:高亮度LED本身不会发光,而需要电能支持;反光标志不但在夜间和大雾条件下反光,而且在阳光照射下也熠熠发光,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总之,办法总比问题多,面对任何困难,都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这才是管理部门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执政理念需要脚踏实地落实、需要细化解决的具体问题。决不可以为了一己之私而将高速公路一关了之,而事实阻碍社会发展,用一种矛盾掩盖另一种矛盾与事无补。盲目为自己免责、为本部门免责只是初级思维,而过分考虑乌纱并不是决策人员的唯一选项,更不是社会发展的潮流。
后一篇:游走在严肃场合的“丐帮记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