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预防和制止土地承包纠纷的建议

(2007-04-06 10:57:50)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农村承包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有关问题也日渐突出,因之引发的告诉申诉、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增多。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已成为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和农业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农村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问题

1、村集体、村干部违反法律政策发包土地。一些村集体、村干部对国家的土地政策、法律缺乏正确认识,在农村土地承包中违法发包的现象大量存在:有些村委负责人违反民主议定原则,根据个人好恶、亲疏远近发包土地,搞“暗箱操作”,引起群众不满;有的对外发包的土地承包手续不完备,未履行<土地管理法>所要求的程序,造成合同无效;有的不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分配土地、计收承包金等。

2、村委随意毁约。在履行土地承包合同过程中村委单方解除合同或变更合同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村委会负责人更换,新班子对前任村委订立的合同不满意,否认原合同的效力,私自变更合同条款或对土地重新发包;有的强行将农户的承包地长时间、大面积转租给企业,与民争利,导致纠纷发生等。

3、土地承包合同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有的只有口头约定,而未形成书面合同;有的合同缺少必要条款,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约定不明或没有约定;有的对标的物没有写清楚,如承包耕地、果园、鱼塘、滩涂的四至、界限不明确;有的对违约责任约定不具体,只规定按国家法律、政策处理;还有的合同承包期限随意约定,不按三十年的法定期限执行。

4、违规预留机动土地。按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预留机动地面积不得超过本集体经济组织耕地总面积的5%,不足5%的,不得再留机动地。但在实际当中,有的村随意扩大机动面积,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几点建议

“三农”问题事关大局,农村稳,则全局稳。土地承包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其积弊来源于多个层面,虽然依法可以尽量化解矛盾纠纷,但要减少和消灭这类纠纷,主要应当依靠基层部门的工作,按照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的方针,从行政和司法等诸多环节上采取措施加以预防解决。我们认为,在搞好<农村土地承包法>贯彻实施的基础上,还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加强农村普法宣传工作。乡、镇政府应当组织专门力量,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村委会和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守法、护法,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和社会环境,从而有效防止各种矛盾纠纷的发生。

(二)切实抓好农村土地管理,完善农业指导服务。一是政府主管部门尽快转换职能,管理土地的方式应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换,管理手段应由行政命令型向法律型转换,变行政干预、行政命令为政策引导,引导农民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经营,减少对农民具体经营活动的干预。二是依法搞好土地的划界、规划等工作,及时办理土地确权等有关于手续,确保土地颁证工作全面落实,从根本上消除土地纠纷隐患。三是要尽快做好农村土地承包仲裁的各项完善工作,力求使土地仲裁工作成为农地纠纷最重要的解决途径。

(三)认真清查预留机动地情况,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各乡镇应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对辖区各村预留机动地情况作一次全面核查,对违规预留机动地的要限期整改,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组织,依法做好土地承包工作。镇、村两级应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选好配强村委班子。在发包土地时应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以下程序进行:1、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2、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定并公布承包方案;3、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4、公开组织实施承包方案;5、签订承包合同。在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方面,村委会应及时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转包的备案工作,以及承包合同转让后新合同的签订工作,以防止土地纠纷的产生。

(五)不断健全完善基层调解机制,切实抓好农村社会的综合治理工作。乡镇、村两级要全面建立和健全调解组织,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三个方面保证调解委员会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妥善处理农村土地纠纷。对土地的一些历史与遗留问题,要注意尊重历史又考虑现实,想方设法作通双方思想工作,努力解决纠纷。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行政、司法等手段予以协调解决,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及时沟通、及时掌握情况,努力形成严密的纠纷防范网络,将纠纷化解在基层,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