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进行的对房地产宏观调控,其最终目标到底是什么,社会各界有着不同的解读和理解。老百姓认为国家调控的目的是使房价降低。经济学家认为调控是制止房地产过热,杜绝恶意导致房价上涨的行为和因素,避免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损害,政府新政的目的不在于打压房价,政策对降低房价的涨幅将发生作用,但不会像消费者预期的那样“明年房价会下降”。政府官员说,调控是为了使房地产价格稳定的增长。
对于“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的房价百病丛生,应当用行政办法对房地产业进行调控。”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有些专家头脑中行政手段的概念总是挥之不去。过去的实践表明,每一次行政手段进行的宏观调控,都留下了大量的经济问题。比如一些没有保护伞的企业,本来发展良好,却被迫倒闭;而某些存在问题但有后台的企业,却能够生存,这就助长了拉关系、走后门与商业贿赂的腐败现象与不良风气。从行政手段调控的实践来看,就成本与代价相比,如果用经济手段效果将会改善很多。近二十年国家宏观调控汽车工业的历史就是明证。被保护的国企没有任何生机,被限制的反而是生机勃勃的民营企业。近年来,党和政府一再强调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并且已成章法,今年年初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核心就是强调用规划代替计划。政府可以规范市场,明确准入条件,鼓励有序竞争,对违规违法的企业进行制裁,但千万不要用行政主导经济的办法来落实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任务。那样做只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损害政府信誉,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国家调控房地产政策的连续出台,表明中央建立我国房地产健康发展机制的决心,这是不容质疑的原则问题。问题的核心的有无出现虎头蛇尾传统弊端的可能性,导致大批跟进企业翻船翻车,而成就惠顾了那些消极对抗,软磨硬泡,观望骑墙的“72转轴”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