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需要制定选拔大学校长的标准和机制

(2006-03-08 12:07:08)

 

20063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听到此全新的提法后感到精神为之一振。 因为“官本位难出杰出教育家 校长应职业化”,一个学校是否成功、是否出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其人才的培养是不是符合社会的需求,得到社会的赞誉。同时高等教育正在成为社会变革的中心,它承担着以先进的文化引领社会前进的重任。

    而这一切,都与学校领导者的办学理念直接相关。环顾古今中外,一个杰出的教育家,首先是教育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个教育实践家,能够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并有创造性的成果。“中国学校的校长一直没有被看成专门的职业,虽然大学校长一般都是由专家、院士转型而来,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他们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基本是空白,常常习惯性地以一种学术的思维、实验室的思维来管理学校。”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的时期,教育的世俗化、市场化倾向,使得一些教育管理者、教师缺乏教育学的基本修养,缺乏对现代教育的正确理解,不能自觉地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来对待。

顾海良强调说,时代已经发展到了现代教育的阶段,应该承认教育管理是一门专门的学问。纵观世界,各个大学校长的起点都相当高,他们多数是非常职业化的。校董会对大学管理者的选拔和考察,对其管理经验的重视甚于专业知识。一些大学校长,他的背景可能是一个银行家,或者是一个企业家,而不是某个专业学者。美国耶鲁大学校长雷文先生就认为,大学校长是需要全神贯注的事业,在12年的任职期间,他只写过一本书,名为《大学工作》。

看到上述新闻报道,感到大学校长的选拔标准和现实表现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的家长,宁可委屈自己,也要节衣缩食,供养孩子求学。而作为大学首席管理者的一校之长,他的基本素质决定了大学的发展走向,也影响着无数莘莘学子的命运。我省某大学校长是从基础课教师提拔上来的,他的特点是随和,声音低沉,给人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就是这位校长在学校站在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的路口时,他决策发生了扭曲变形。因为他在重要关头首先考虑的不是学校的前途,而是自己的个人利益,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导致不敢拍板决策,致使学校错失重大发展机遇。

这种未经过专业培训大学校长,在政治学、经济学、公共关系学和行政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极其有限,而且从未将校长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职业来看待,这种缺乏战略眼光,又不具备校长基本素质的普通教师,其校长生涯和结局是可以预期的。

希望,中国大学校长的选拔要制定出一套符合国情特点,又与国际接轨的标准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