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司机被打在违法之外有哪些看点?

(2015-05-07 12:49:49)
标签:

女司机

女儿

事件

司机

慈善机构

分类: 社会热点

女司机被打在违法之外有哪些看点?

连日来,“成都别车女司机被当街殴打”一事成为舆论焦点。目前,打人男子张某因涉嫌寻衅滋事被拘留,女司机卢某的大量个人信息遭网友披露,卢某父亲已针对网络上的隐私泄露报警。

 

一桩看似普通的事故,在短短几天几度逆转持续发酵,从暴力行为到路怒症,从不安全驾驶到人肉搜索,变成一个说不清辩不明的舆论漩涡。

 

凡事皆有因果,客观地说,事件发展至此,男女双方都是自食其果。当事双方都将依法得到惩处。

 

抛开违法这个层面,还有诸多看点值得深思。无论有车的,还是无车的,都在以自己的视角关注这个事件。如果都能把这个事件当做一面镜子,从中汲取教训,反思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而不是仅仅看热闹起哄,这次事件就是一堂无比深刻的文明课堂,或许能推动文明一小步。

 

从两个当事人的事后表现看,男司机要好于女司机,这也是网络舆论逆转的主要原因。男司机对女司机暴力殴打,无论于法于理都应该受到谴责。之后,男司机通过媒体表达了歉意,之后不再发声,静候法律发落。而女司机却是喋喋不休地为自己辩解,丝毫没有悔过之意。之后行车记录仪视频的内容与女司机开始所述也存在差异,使公众有被欺骗之感。被暴力伤害并不是一个道德制高点。

 

再看女司机父母的表态,一直在为女儿开脱,其言辞很难令人信服,结果无异于火上浇油。

 

先看看打女司机母亲怎么说:“我跟你讲嘛,就是我女儿被他(打人者)挤到这么窄,急到出(从主道出辅)道,她是为了去搞一个慈善机构,你们下去看吧,还有两本书都在车上,她和他们朋友想搞一个慈善机构,在(成都)三圣乡,为了这点事情她心情有点激动,就不小心别了一下,就被抓住用拳头脚踢。”

 

“他财大气粗,肯定又实力有人,我们一个平头老百姓啥子都没有,我们只是相信法律,没办法现在,经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没办法,我们平头老百姓,我在超市上班,我老公在家具厂上班,女儿再跟一个老板......上班,就是说跑销售那种,至于她买车的事情,第一个车(进口版BMW X1)都是借钱贷的款,这个车(现代国产瑞纳)也是贷的款买的,根据工作需要,老板叫她买的,老板借钱给她还加上贷款,你们可以去查。他们那个公司就在那个,(问被打女司机)哪里啊?”

 

我们姑且善意地认为女司机是去做慈善,而做慈善跟别车斗气有什么关联?倘若真有一颗慈善之心,想必也不会如此骄横。至于说,两部车究竟是自己的钱买的,还是借钱买的,抑或是贷款买的,只要是合法收入,买几辆车也无所谓。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消费观的问题。众所周知,宝马车并非一般家庭用车,一个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女孩拥有一辆宝马车,并且是借款贷款买车,是否正常消费值得怀疑。

 

再看女司机父亲的表态,一是强调女儿仓促变道是无意的,二是网上所传交通违章都是自己所为,与女儿无关,三是网络上泄露女儿隐私,对女儿的指责,是网络水军所为。如果说第一次变道是仓促而为,那后边的变道别车则纯属斗气示威,女司机在这次事件中存在违章行为,对事态恶化也是有责任的。至于交通违章是自己造成的还是女儿造成的,做父亲的心知肚明,无论是谁,至少说明平时交通意识之淡薄。诚然,神奇的网络在事件中又扒开了另外“一道门”,公布了若干次开房记录,如此行为的确已经行走在违法边缘。而作为当事者,也应该扪心自问,这些开房记录,是诬陷?还是属实?如果是诬陷,大可问心无愧地拿起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如果确有其事,则要反思自身的道德缺失了。

 

总而言之,女司机与其父母的种种表态,已经将公众的同情心消解无存,也让那些同情受伤害女司机的人,为这家子人捏着一把汗。从他们一系列的表态中,看到是推脱、辩解,看不到丝毫悔意和歉意。这个家庭在道德、诚信、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缺失显而易见,女司机和其父母都应该有所反思。

 

汽车保有量剧增,而行车文明却远远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开车与做人一样,多一些宽容与感恩,便少一些斗气,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也平添一些安全。譬如,会车主动避让,主动关闭远光灯,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开斗气车,善于用车语表达感谢……一个人有了规则意识和善良心态,行车便文明有序,街头的萍水相逢一瞬,也能令人心生温暖。

 

女司机变道被打是一次具象化的交通文明课堂,每个人都可对照反思。倘若能在热议之余从中悟出些什么,沸沸扬扬一场也便没有白费媒体资源,便就有了推动文明进步的社会价值。总不能看完热闹,继续甘做“路怒族”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