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足球神剧足球运动影视剧 |
分类: 社会热点 |
足球神剧是一只“被踢坏的足球”
近日,一份足球影视剧的名单在网上疯传,称在广电总局备案的足球题材类影视剧已有几十余部,其中有青春偶像剧、传奇人物剧,也有古装剧、穿越剧、年代剧甚至抗战剧。新闻晨报记者在广电总局影视剧备案中心检索到其中5部,尽管和网传的数量有差距,但足球神剧正集体来袭,似乎已经不可避免。当越来越多的校园球场被足球占领时,荧屏银幕距离“沦陷”也不远了。(据搜狐网)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后,神州大地涌现出强劲的足球热潮。从国家层面重视足球运动无可非议,不争气的国足让国人伤透了心,也影响了大国形象。足球被称为第一运动,是国际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运动项目,足球发展状况,也可以代表这个国家的基础运动水平和管理水平。足球这个短板应该补上。
或许是运动式思维的烙印根深蒂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造声势、一窝蜂,泥沙俱下。媒体不遗余力地大造声势,影视界也把“足球”当做一块新大陆。遗憾的是,我国的足球历史上可圈可点之处少之又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足球蛋糕岂能放过?神剧便成了百拍不厌的选择,“抗日”玩够了,“足球”来了,玩的是眼球,至于其中有何社会意义,谁去在意?对发展足球运动、推进足球改革,更是无半毛钱关系,甚至是添乱、添堵。
足球神剧应该被叫停,而足球改革的运动式思维也应该反思。一些地方和学校眼睛紧盯上面,出现了一些不良苗头,校园足球代替了体育教育,足球项目掩盖了其他体育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明确表示,开展足球活动绝不是说不开展别的体育活动了,而只是让足球起到一个引领的表率作用。这个警示不知是否能让校园足球“更清醒”。 昨天有一则新闻,湖南省每个县要配备一名主管校园足球的副县长,可见其行政化倾向依旧在主导足球滚动的路径。
学校的职能是传承知识、教化心灵,任何校园活动不能离开这个宗旨。在中小学阶段开展足球运动,不是为了提高竞技水平,不是为了培养优秀国脚,而是为了教育人。这一点应该成为共识。足球课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灵敏度、观察能力、协调能、团队意识,是一项需要情商、智商和体力的运动。欧美国家和国际主流教育观点认为,球类运动是体育项目里对青少年情商、智商开发效果最好的。通过运动培养起来的很多品质,对孩子们来说终身受益。
我国足球运动水平落后有很多因素,其中缺乏群众基础是因素之一。无疑,推进校园足球,是提升足球人口、培树人才根基的重要举措。而基础性的工作需要的是耐心,最忌讳行政化、运动化。
当然,足球改革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比如在城乡规划中多开辟一些公益性足球运动场地,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校的体育课更按照教学大纲正常开设,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有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一定是足球)。
足球神剧的土壤是“运动化”的足球改革和“荒漠化”的影视文化。振兴足球需要静下心来,拍摄影视作品,需要用文化做“底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