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旅店见网友遇儿媳”假新闻只是“偶遇”吗?

标签:
劣迹热点疏漏正能量生态 |
分类: 社会热点 |
黑龙江晨报24日7版刊发的《老汉旅店见网友,一开门傻了——“跟我开房的咋是儿媳妇”》,经黑龙江晨报进一步多方核实系假新闻。穆棱市公安局证实,此案件是穆棱电视台记者韦洪基杜撰的一则假消息。(10月25日 《黑龙江晨报》)
当今是一个信任严重缺失的社会,“习惯性质疑”已经成思维定势。举杯共饮的美酒也许是假的,农民辛辛苦苦播种的种子也许是假的,美女涂抹在美丽面颊的化妆品也许是假的,病人吃下挽救生命的药也许是假的,口若悬河的大师也许是假的……甚至花枝招展的卖淫女也是假的。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太多的假冒伪劣,不累才怪!
一个人从周围摄取的信息是有限的,各类新闻媒体便成了人们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无论这个窗口展现的真善美,还是假恶丑,只要真实,总能引发一些思考,这正是新闻的价值所在。没成想,新闻也有假的,并且层出不穷。前天“9省市试点跨省就医即时报销”的新闻被证实是讹传。再之前,“交通拥堵费”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被指“消息不实”,北京将出台措施加重外地车在高峰时段进城违法处罚,被称“消息不实”,江苏高考改革的消息被称“传言不实”。如果假新闻是充满“正能量”,其危害尚小,如果假新闻是一则负面消息,或许对社会而言无异于“毒药”,传播越广,危害越大。
为什么会产生假新闻?记者为什么要杜撰假新闻? 新闻媒体为什么会发布这样的假新闻?归根溯源,就是为了引人眼球。眼球的背后是知名度,而知名度能带来金钱与财富。公公与儿媳,这是多么敏感刺激的新闻主角,男女网友在旅馆开房见面,多么刺激激素分泌的新闻话题。如果只是工作疏漏导致假新闻,尚情有可原,而“老汉旅店见网友发现是儿媳”绝非疏忽大意之作,而是刻意炮制的“黄色炸弹”。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则假新闻的炮制者韦洪基是当地知名记者,平均每年有五十多条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曾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新闻名专栏评选,先后被评为穆棱市五一劳动模范、穆棱市十大杰出青年和黑龙江省建功立业先进个人。什么是“模范”?就是榜样、标杆。而这样的“模范”真是大跌眼镜,还嫌自己的知名度不高?说恶心点,还嫌社会的“黄色”不够浓艳?按照报纸的出版流程,假新闻在纸媒出炉也并非易如反掌,板块编辑把关,版面主任把关,值班总编把关,为何一则如此“小儿科”的假新闻会蒙混住这么多专业精英的慧眼,堂而皇之地印成正儿八经的新闻,该多难?可又是多么容易!如果我们怀疑是这家报纸的集体合谋,又有谁说的清楚呢?
纵观媒体,正能量不足,负能量有余。当前媒体最热衷的话题一是腐败,二是涉黄。媒体热衷腐败话题应该是好事,但其中不乏窥视欲。色情几乎是最拿手的炒作噱头,报刊充其量打一些擦边球,而网络则不然,哪一个页面不植入几个“黄色点缀”?与色情沾边的新闻,也更容易成为炒作热点。“老汉旅店见网友发现是儿媳”这类小儿科的“花边新闻”,经过各大网站转载,竟然成为一新闻热点,足见媒体的“病态”。
假新闻屡屡出炉,绝非“职业道德”所能诠释,更不是一封致歉信就能包容的。假新闻拷问了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也凸显了“正能量匮乏”的媒体生态。杜绝假新闻,既需要媒体从业者的自律,更需要法律为媒体勾画出边界。否则,假新闻还会时不时冒出来招摇过市,留下斑斑劣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