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学”的辉煌是教育生态的恶化

标签:
课题奥秘政府部门素质教育学子 |
分类: 教育随笔 |
今年把104名毕业生送入北大和清华的衡水中学,再一次引发了舆论对这种超级中学的担忧。作为应试教育的“极致版”,衡水中学对师生无所不在的“严格管理”、量化考核不仅精确到每一分钟,如34分下课,38分下课之类,还有对学生个人行为的严格控制。高中三年没有脱过衣服睡觉的学生居然不在少数。(10月24日 《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衡水中学名声大震,甚至也让周边区县的中学也沾了一些“仙气”,以致各地初中毕业生趋之若鹜。衡水中学,俨然成了高中教育的“神”。
在当前的高考模式下,高考升学率就是一所高中学校的名片。衡水中学吸引众多家长和学生的奥秘无疑就是高考升学率,所有慕名而来的学生和家长,要的就是一块名牌大学的敲门砖。从某个角度说,这是一场学校、教师与学生和家长各取所需的合谋。
一些备受宠爱的超级中学俨然就是一座教育工厂,培养的就是考试机器,已经偏离了教育目标。从衡水中学的口号中或许也能发现什么:“血狼精神,与我同在”,“今日疯狂,明日辉煌”,“为梦想浴血奋战”,“万念归一,用虔诚追求梦想”……学校似乎成了战场,充斥着血腥气。严格的管制,青春被禁锢,时间精确到分秒,动作规范到手脚,三年没有脱过衣服睡觉的学生居然不在少数。刘同学说,睡觉连衣服都不脱,冬天也不盖被子,就盖羽绒服睡觉,因为早上没有时间叠被子。这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吗?这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吗?
超级中学严重恶化了区域教育的生态。每年中考前后,这些超级中学的招生人员跟“密探”一样,到各地游说,到处掐尖。三年会,再将来自各地尖子生的高考成绩作为炫耀的资本,网罗更多的优秀生源。令人不解的是,这种挑战教育规律和教育法律的办学模式,不但没有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纠正,反而成为“经验”在全国推广。
从政府部门角度说,超级中学就是政绩,甚至还催生了“教育经济”。
当红彤彤的的高考喜报呈现在世人眼前时,真的令人感到“喜悦”吗?一个与国家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办学模式,却受到各地家长、学子、高中学校的推崇,这是一个教育“奇迹”。
超级中学深谙高考选拔之道,将应试教育发挥到了极致。衡中模式生存的土壤是什么?不可思议的超高升学率足以掩盖一切。可以断言,若干年内,衡中等超级中学的高中教育大旗不会倒下,依旧迎风飘扬。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清醒,这种教育模式不是我们想要的,谁该对此说“不”?公正而言,将责任一股脑推给超级中学,有失公允。如何改良教育“土壤”,更适合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才是一个更宏大的教育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