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洁工中暑小女孩撑伞”闹剧不应就此谢幕

(2013-08-02 12:54:57)
标签:

是我们

不应

围观者

前台

新闻媒体

分类: 社会热点
“清洁工中暑小女孩撑伞”闹剧不应就此谢幕

昨日本报刊登的“清洁工中暑,小女孩撑伞”一稿出街后,引起读者高度关注。但前晚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事有蹊跷。昨天一大早追踪时,报料人手机关机,让此事更是疑点重重。昨晚,经过多番努力,记者找到了照片中晕倒的女环卫工汤大姐,通过她的讲述使我们知道,那张充满爱心的照片,竟然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炒作。“他们说要我拍一个卖伞的广告,怎知道是……如果我知道是要上报纸去骗人的,给多少钱我都不干。”汤大姐共拿到150元的酬劳,而那名撑伞的女童竟然也是对方花150元请来的,女童的母亲则是一开始找汤大姐拍广告的四个年轻人中的一人。82 《新快报》)

 

网络真是变幻莫测,昨天还沉浸在对真善美的赞誉,今天便“捅破了窗户纸”,弱势的清洁工和善良纯真的小女孩竟然被“精心策划”了一把。前后看了这样的新闻,有一种品尝美食吃出苍蝇的感觉,令人恶心、愤懑!

以善的名义博取虚名、实利,比直接行恶更可憎且更无耻。这样的恶意炒作已经不是首创,“深圳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的“温馨画面”还依稀储存在脑海。利用弱势群体炒作已经成为一些居心不良者的拿手好戏,屡试屡爽,而每一次炒作都是对世人的调戏与挑衅,都是对原本脆弱的社会信任的沉重打击。

一场真实的情感剧能触动人们的内心,能引导社会的正能量,理应让更多社会成员分享。而一场恶意炒作的丑剧,玩弄了公众善良的情感和道义,不但应对始作俑者应该给予鞭笞,还应该对这一丑剧的上演过程进行追问、追责。

时至今日,闹剧虽被揭穿,但还有诸多谜团尚未解开,更不应该到此匆匆谢幕收场。背后的策划者,也就是那四个年轻人,身份何许?难道只是电话联系、对方否则而万事大吉?其炒作目的何在?为了卖雨伞?也没看到突出雨伞的品牌啊?爆料人为了出名?即使丑剧不被揭穿,策划人能否成为“名人”也是未知数。既然已经成为经过媒体渲染的社会新闻,这四名年轻人就应该被曝光,就应该给公众有一个合乎情理的解释,还应该对公众真诚地说一声道歉。让这四个年轻人走上前台,并不难。

这场闹剧的上演,除了策划人,媒体也难脱干系。昨天爆料,今天澄清,再若有其事地评论一番,如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做法,有失媒体的责任担当。新闻媒体是公众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为公众提供真实信息是媒体的责任。作为媒体人,应该对信息源认真把关,当一个“爆料人”的信息未不知真伪的前提下,随意向社会发布,相关记者、编辑均有失职之嫌。再“恶意”一点,如果说媒体与“爆料人”联手炒作,是否也值得怀疑呢?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眼球,弄一些花边、噱头并不是新鲜事。如果没有媒体渲染,即使是丑剧,其社会影响也仅仅局限于少数围观者。因此,《新快报》是否也应该向社会有个表态呢?

一场闹剧被戳穿,指责当事者良知丧失未尝不可,还应该反思闹剧上演的程序是否经得住检验。如何为“过山车”般的闹剧设置好屏障,不再折磨社会的善良,或许才是我们更应该反思的。


“清洁工中暑小女孩撑伞”闹剧不应就此谢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