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遭受城市白眼的总是农民工?

(2013-03-27 08:18:55)
标签:

数字

地理

居民

新闻

又一

杂谈

分类: 社会热点

为何遭受城市白眼的总是农民工?

外来民工禁止入内背后是冷漠的社会心态

 

 农民工是处于城乡二元制夹缝中的特殊群体,尽管他们每天在繁华的都市辛勤劳作,却从未真正融入过城市生活,市民也多以怀疑、冷漠、歧视的目光看待他们————

为何遭受城市白眼的总是农民工?

在位于汉口三金潭小区的一座厕所围墙上,竟然写着这样一段告示语:外来民工禁止入内,违者罚款二百!一名婆婆承认厕所上的标语是她所写。她说附近的厂房是她修建的,这个厕所也是她修建的,主要为了方便附近厂房的员工使用。由于这一带外来农民工较多,常来这里上厕所,把厕所卫生弄得很脏,才写下这样的告示。

又一个针对农民工的“白眼”,又一次刺伤了公众的神经。

农民工,自从有了这个称谓,就一直与偏见、歧视为伴。农民工受歧视的话题也是近年的一个民生热点。回望不远的曾经,农民和工人都有着骄傲的社会地位。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逆转,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金钱成了“硬通货”,农民和工人双双跌入社会底层,而游走在这两个阶层之间的农民工,其社会地位可想而知。

现实中,歧视农民工的新闻屡见不鲜。诸如此类标语也算不上“创新”,禁止民工如厕,违者罚款的标语曾在多个城市出现;某高校门口贴出告示:禁止民工在此用餐,谢谢合作!校方解释称农民工在食堂用餐影响卫生;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 ;宁波某风景区警示牌上写道:禁止衣冠不整者、拾破烂者以及外地务工人员擅自入内,不止步者后果自负。;沈阳某大学曾以保护学生安全为由,禁止民工入内。。。。。。

农民工是活跃在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我们工作的单位,生活的社区,随处可见农民工的身影。细心的市民可能会注意到他们吃的饭菜、住的简易板房,会看到他们或躺在脚手架上、或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歇息疲惫的身心,会看到他们工余时间在街上结伴游玩,消遣枯燥的时光。更多时候,工地、板房才是属于他们的“特区”。

为何遭受城市白眼的总是农民工?

为何遭受城市白眼的总是农民工?
    有句口号:人民城市人民建。姑且狭义地理解,改为“人民城市民工建”更贴切。有多少市民参与了城市基本建设?建设工地上是农民工、清扫街道的是农民工、疏通排污管道的是农民工。。。。。。为了生计,他们风餐露宿,别离老人妻子,来到繁华而陌生的城市,而对于大多市民来说,农民工似乎只是城市的过客,很少有人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生活艰辛。只有他们以另类、无奈的行为讨要自己的血汗钱时,才偶尔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喧嚣过后,境况依然。

诚然,从文明市民的角度考量农民工,他们的确有诸多缺陷与不足,也因此招来很多白眼和诟病。事实上,很多农民工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向往城市生活、欣赏城市文明,也在有意识地改变自身一些不良习惯。在“文明市民”的血统中,有多少没有农民的“血液”?人的文明、社会的文明需要时间去培养、去引导。正如市民建议,如果标语改成农民工朋友,希望我们携手维护公厕环境等委婉字眼,不是更容易让人接受吗?

为何遭受城市白眼的总是农民工?

透过外来民工禁止入内的警示语,我们窥见的,不是城市的文明与温馨,而是令人心酸的歧视和冷漠。可以想象,以这样的心态,遇到饥寒交迫的乞丐不会有所施舍,遇到街头摔倒的路人也不会伸出援手。农民工为城市付出了血汗,每一个市民理应以感恩的心态对待这个本已弱势的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包容。在城市空间,有高官巨贾,有布衣百姓,有常住居民,有城市过客,若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能多一些平视,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包容,这座城市才让人感到温暖,社会才彰显和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