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把“蝌蚪”当“青蛙”

(2010-05-31 22:50:42)
标签:

教育

育儿

蝌蚪

天性

青蛙

分类: 社会热点

又到六一儿童节了,学校、幼儿园、家长和孩子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营造节日的气氛,目的就是让孩子们能过的快乐。可是,扪心自问,如今的孩子们真的快乐吗?

尽管物质条件已是今非昔比,孩子想要什么几乎都是唾手可得,可是很多孩子不想要的东西,也被家长和各种培训机构强加给了孩子,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和儿童的成长规律。很多家长在以成人的思维试图把孩子教育成“神童”,各种培训机构更是不遗余力地宣扬“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读经班、珠心算班、艺术班、双语教学等等比比皆是,这些培训机构哪管儿童的成长规律,把家长的钱“忽悠”到手才是目的。扭曲的早期教育市场葬送了孩子活波的天性,抑制了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可家长们还津津乐道,犹如被骗了还要替骗子数钱。

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不同的,将成人世界看重的东西强加给儿童是危险的。南京师大研究员刘晓东用蝌蚪和青蛙的关系来类比儿童与成人的关系。蝌蚪的世界在水中,而青蛙是两栖的。如果青蛙非要让蝌蚪跟自己一样到陆地上,等待蝌蚪的只能是受伤和死亡。同样,儿童有儿童的世界,那是与成人不同的世界。如果成人非要让儿童脱离童年的世界而进入成年世界,等待儿童的也是受伤和灵性的消逝。

著名儿童心理专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是在两架不同的织布机上编织出来的,而这两架织布机好像是上下层安放着的。儿童头几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下面一层完成的,这种工作是儿童自己做的。。。。。。这就是主观性、欲望、游戏和幻想层。相反,上面一层是一点一滴地在社会环境中构成的,儿童的年龄越大,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越大。这就是客观性、言语、逻辑观念层,总之,现实层。”既然儿童的生活主要是在主观性、欲望、游戏和幻想层,早期教育也应该围绕这个内容进行。而我们的早期教育瞄准的是“现实层”,这种违反儿童成长规律的做法对儿童的发展贻害无穷。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诗的、艺术的世界。儿童的游戏、自发的歌唱与跳跃、涂鸦与描摹、幻想与想象、对童话的热爱等儿童的天性向我们展示着他们的世界。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儿童的天性,只需适时“浇水施肥”,禁忌“拔苗助长”。

再看看儿童们面临的现实。除去上学、作业,还有奥数,课余时间也被各种培训挤得满满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家长的奋斗目标,想象着孩子出口成章、提琴成曲、抓笔成画。把成年人的美好愿望强加给孩子,孩子自由自在的天性被束缚,叫苦不迭。那些培训机构正好如鱼得水,赚了个杯满钵溢。

专家认为,儿童学外语并非越早越好,外语学习不同于母语,双语幼儿园只是噱头而已。珠心算对儿童数概念的形成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2010年春晚,小女孩背诵《百家姓》的节目,也引发很多争论,这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有益吗?

儿童是自然之子,是历史之子,教育应当敬畏儿童的自然智慧,珍视和利用儿童的自然智慧,帮助儿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天赋和天性。幼儿教育的最大挑战在某些教师和家长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识字比游戏重要,教育被提前,更多了一些功利色彩。儿童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不得不屈服于填鸭式教育,死记乐谱、英语、唐诗宋词,使孩子变成了一台未老先衰的“读书机器”。

幼儿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去学习、普及,减少一些盲目跟风。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为孩子的天性和纯真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才是家长和全社会的责任。让孩子拥有一颗愉悦的心灵,健康的心态,远比背诵几段诗词、学几句英语重要的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