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长自杀能唤起什么
(2009-12-05 12:08:07)
标签:
教育局长官场教育官员葛祥蔚县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11月18日下午,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教育局局长葛祥在家中“割腋自杀”身亡。
葛局长今年刚过44岁,从各种媒体报道和百度蔚县贴吧群众的反应看,对他的评价的都是正面的,他是一个做实事、负责任的局长,是一个正直的人,勇于对教育负责的人。是什么原因使他心力憔悴、满怀失望地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一个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肯定是一个十分痛苦的抉择。据心理专家说,人在自杀前的心理状态是局外人不可能理解的,都是在猜测、推理死者当时的心理历程。葛局长周围的人和媒体对于他的死因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不堪重负;一是自身的为人处事和心理承受能力。客观地说,媒体的报道也不一定都是真实的。新闻人最热衷的就是如何深度挖掘新闻中的新闻,如何更吸引人们的眼球,如何引起更大的轰动效应。因此在报道中难免失实,或以偏概全,甚至以讹传讹,让读者也难辨真伪。因为对事实真相并不明了,本文只是选取两个角度对一些观点进行梳理。
首先从工作角度看。葛祥1986年参加工作,在老家沽源县职业技术学校当老师,1990年转行任沽源县畜牧水产局科员,次年调任蔚县畜牧水产局科员。1993年3月,28岁的葛祥被提为蔚县蔚州镇副镇长。此后,他的仕途一帆风顺,1999年任蔚县农经局局长,接着又先后担任南留庄镇镇长和书记。2007年调任县教育局局长。报道说他的岳父曾任蔚县县委书记。
一位和葛祥相熟的教育局人员长叹:“杀死他的凶手是个无形的东西,能追究谁呢?”这种“无形的东西”应该就是他所处的工作环境、官场环境,以及由此引发的巨大心理压力。
有的人认为,葛祥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他事必躬亲,越这样,事情就越多;事情越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就越多;问题越多,他感到自己的责任就越大,压力就越大。蔚县教育局知情人士说,“他冲得离一线太近了”,当葛祥发现手下工作不得力时,他自己就冲到一线。
有的人认为,葛祥清高而缺少圆滑的性格,使他显得有些另类。一些工作方式欠考虑,说话太直接。例如,他去县政府大院找主管教育的副县长杨丙英。还没到办公室,葛祥就直呼“杨丙英”的名字。虽然做事风风火火,但是这样对一个上级显得有点不太礼貌。在一位熟知葛祥的老师看来,他的从政历程本身缺少磨砺,是岳父为他打下了基础,使他在政界不必磨砺自己的性格而能够号令众人,做出成绩。现在他岳父离任10多年了,如果他还是这样直来直去,必然得罪同僚。葛祥作为一位教育局长,教育事情千头万绪,如果没有领导和各部门支持配合,很难开展工作。
有的人认为,葛祥作为一个乡镇书记出身的官员,对教育的规律性不是很了解。教育投入大,见效慢。靠行政命令式的硬来是不行的。蔚县的教育过去欠账太多,还面临大量优质生源流失、优秀教师流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在教育的重重困境中,人称“葛疯子”的葛祥,选择了“玩儿命地干”。
有的人在反思教育官员行政化,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局长。教育局长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先是教育者,后才为局长。我们需要懂得教育理念与教育科研的局长,更需要要一个教育家般的局长。一个优秀的教育局长,只有先知教育而后才能管好教育。目前中国的县教育局长,大多是政府直接任命的,来者是官儿,管你懂不懂教育,也不管你是否是教育科班出身,只要你升职的条件合格,任你唯先。教育局既然是政府的一个部门,其局长理所当然是由政府任命,由党委或政府行政部门调任教育局长的不乏其人。如此任命,也给官员自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里并无意贬低如此任命的局长,有的适应性很强,再加上注重学习,也能很快进入角色,甚至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能在教育岗位做出一番业绩。可也有的依旧保持自己的“官员”本色,全然不顾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必然贻误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今,教育官员行政化已成“官场”顽疾,作为政府部门的教育局如此还好理解,各类学校的校长“官员化”倾向日趋严重,应该受到组织部门、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其次从他自身角度说。一是他的工作方法。熟悉他的人证实,葛祥的火气很大,又管得太全太细,从心理学上说,这样长期压力过大,时间久了,造成心理上过于脆弱,总有一天会压垮他。二是另类的为人处事态度,使他很难融入官场文化与游戏规则,没有良好官场环境的支持,官也是很难做下去的。这大概也是人脉资源在官场的体现吧。三是官场也并不是人人都能适应的。在社会上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安心做事,本份做人,安享人生,何乐而不为?四是他的心理问题。按说在官场也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心理上应该有足够的抗挫折能力了。结果还是没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没能走出心理的泥潭,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他的选择不属头脑发热,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理智选择,大概他觉得这样是最好的出路了。当然,也许是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心理发生了严重扭曲,以至不能正确做出人生的选择。也许有只“无形的手”在左右着,使他无法逃脱。。。。这些终归都是猜测。在官员中因为贪赃枉法惧怕惩处选择自杀的有,但像葛祥这样一心干事业的人做出这样的选择确属罕见。他在人生的征途上选择了逃脱,是强者还是懦夫?实在不好枉下定论。
葛祥局长走了,给蔚县的教育事业留下很多遗憾,给家庭和亲人留下无尽的痛苦。但死者为大,既然他选择了这条路,也许有他的理由,我们只能给予他更多的尊重和缅怀。也希望媒体也没必要过度炒作,让逝者的灵魂安息!
葛祥局长的自杀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究竟能唤起什么,只能留给世人去思考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