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

(2009-08-03 09:17:46)
标签:

教育

育儿

父母

初中学

魏建慧

杂谈

分类: 教育故事

央视的《我们》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栏目。昨晚节目的主题是《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看后深受启发和教育。下面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首席咨询专家魏建慧的一段点评以及节目的视频贴上,很值得学习!

魏建慧:今天看大家在这儿讲,我确实蛮沉重的。家庭教育不要把它讲得太复杂了。如果这样复杂我们的父母怎么做?我们父母把社会责任,学校责任 家庭责任,都承担在自己身上,那这样不是痛苦一辈子,这多难受啊!

实际上 ,我们教育孩子就是做到两点,一点就是无条件的爱,这种无条件的爱是有智慧的爱。我们现在有很多家长,是用无限的爱心在摧残孩子。你看看这两个家庭,是非常好的家庭,父母付出了多少,特别是千懿的妈妈,她几乎就是把所有的身心,都投入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感觉是什么呢,还是要对抗。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 我们去剖析,可以把孩子培养好,但是十三亿中国人有多少人是专家,但是这些人都要成为父母,那么父母就不要当了?那我们这些父母在指导孩子什么呢,实际上都在引导孩子的生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培养孩子,最后得出什么结果呢?实际上是在扭曲生命。而且还要孩子成长,你知道孩子多痛,一个人 ,他成长的过程,一定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那我们现在都很着急,因为一个独生子女怕输在起跑线上,这样一来,就在幼儿的时候,就把小学的东西给学完了,初中学高中的东西,大学移到中学,最后大学学什么,学幼儿园的怎样做人,这不是很悲哀呀!

那我们真正要给予孩子什么,就是给予有智慧的爱,但是我们的爱是传承上一辈家长,我们的父母给我们的爱,我们是物质匮缺的那个年代,你比如说小时候 ,我奶奶给我一个荷包蛋,我觉得奶奶特别爱我,就这么简单。现在物质丰富了,我们还在延续这一点,当给了物质条件以后,孩子没学好,我们就指责他了,孩子多痛苦,那又不是他需要的。上一周一家三口来找我,说我的孩子学习非常糟糕,家里的东西破坏的一塌糊涂,我跟孩子作了交流以后,我就告诉他父母,我说你的孩子是典型的缺爱,用周弘老师的话说,孩子缺爱 ,脾气变坏,久而久之, 可能变态,实际上就存在这个问题。

他父母不赞成,他说我的孩子才不缺爱,我说孩子, 你爸爸最喜欢什么,你妈妈最喜欢什么,孩子就说一个喜欢茶, 一个喜欢狗。我说你认不认同儿子的意见,他说我当然不认同了,我们喜欢儿子,我儿子只要想要的东西 ,我一定给他买回来,我听了很感动 ,也很悲哀。我又问孩子,你爸爸妈妈刚才说最喜欢的是你,你同意不同意爸爸妈妈的说法,他说他们跟狗狗说话的时间,比跟我说话的时间都多。

什么是爱,在这里,不是要你满世界的为孩子买东西,你只要陪孩子说说话 ,谈谈心,这就是爱。爱是什么, 爱是用心,满足孩子正当的心理需求,促使孩子的成长, 这才是爱。所以我们经常都在谈一个东西,谈一个东西呢,往往就像立交桥似的,它错开了, 不在一个点上,他们都说 ,我的话不听,为什么不听,因为你说的话 ,孩子不中听,孩子喜欢听的话 ,你不会说。那你要什么呢,你首先要学会听,你要听听他孩子的声音。我遇到一位家长,孩子想去学画,那涂鸦 ,涂得到处都是,妈妈要孩子认认真真画画,他就认认真真画,两个小时以后 ,父母来看这孩子,涂得什么, 满纸都是漆黑一团。母亲她就来问孩子,你这画上画的是什么,他说妈妈 ,我画了很多花 ,在花旁边有很多蝴蝶,它飞呀飞呀 ,最后飞累了天也黑了,最后漆黑一团。你如果不会听,你再指责孩子,这样一来就把孩子的思维给束缚住了,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一直在强调对错,本来孩子生下来, 他就是一个发散性的思维,那我们现在变成两极思维了。这就引发了我一个思考,为什么我们十三亿中国人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什么原因啊,就是我们从幼儿教育就出了问题。所以我在这儿呼吁,千万不要引导生命,我们要尊重孩子,当他触动了底线的时候 ,我们才去引导,所以真正的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是体验,体验要有成功的体验, 也有失败的体验,这两种体验对他的成长都是极其有益的。

《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视频:http://www.honghuatong.com/show.php?contentid=83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