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晓凤---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2013-10-25 15:44:30)
分类: 研究成果——语文、校本

小学语文教学中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把这一新的课程理念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科学协调合理分组,既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又能让他们认识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具体指导,教会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索、讨论交流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

(一)、自主求知
自主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

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

以促进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由此可见,学生所有的技能都不可能靠老师的讲解而学会,它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践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反复练习方可掌握。我们的做法是:

1、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活动的时空。教学时,充分给予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进行自主学习,让小学生亲身参

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动机,激起求索热情,切切

实实地去阅读,自学未知的知识,直接感受与吸收课文语言,实现真情体验、真

情交流。在课堂上要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读书质疑、讨论答

问、演讲、互评等,注意不让少数的尖子生垄断课堂,尽量让那些所谓的差生参

与回答,耐心点拨,循循善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省时高

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教师要引

导学生自读自悟,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着讲;学生确实不懂的,教师就应适时、

适当点拨,要精讲,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朗读,以读导悟,悟其义、悟其情、

悟其理,使学生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2)、给学生自主学习

的权利。遵循天性,遵从差异,从培养兴趣的角度着重,让小学生自选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或简画、或剪贴、或随笔、或眉批,自搜、自解、自思,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自主性学习。(3)、还学生一个

展示的机会。教师要利用阅读课文以活动促发展。如,游戏活动、课堂即兴表演、实验操作、朗读竞赛、小博士答辩、课后沙龙、答记者问等形式可让小学生兴趣

盎然,乐学、爱学、会学,事倍功半地完成了阅读课文教学。

2、培养自学能力。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

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可见,自主学习最关键的

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种综合能力,包括对信息反应敏捷的能力;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方法的能力;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运用的能力以及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心理能力等。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个逐渐的过程,应从一年级开始培养。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尊重学生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其已有知识,行动自主、讲究合作,巧妙识字。例如,课前,闫老师布置自主性作业,让小学生画出自己眼中的春天,并写上一个有关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既尊重了小学生的差异,又体现了层次性,学生有了自主权,课中小组交流,分层展示:“春暖花开”、“我喜欢五彩缤纷的春天”、“春天来了,小鸟飞来了,花朵开放了,小雨沙沙下,我笑了。”成功的喜悦激荡起继续探究的情趣和勇气。又如,识字时,闫老师开门见山引学生尽兴读自己认识的字,接着不经意一问:“还没学呢,你们怎么认识的?”孩子们自豪而言:“我自己预习的。”“妈妈教的。”巧妙一点,展示了课外识字方法、途径,潜移默化学会了学习方法,推动了自主性学习。

3、教给自主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任何教学方式,都要有一个习

惯的过程。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的做到主动地学习。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在上新课之前,要求学生把课文读熟。借助拼音、字典并结合上下文学会生字、新词,中高年级还应根据预习提示的要求和课后问题读懂课文,把教材中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掉,疑难问题做上记号。对于学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在大脑中长久地保持。课后,要让学生把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回忆一遍,并要学生每天临睡之前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复习一遍,把所学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二)、互动合作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它是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径。未来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等。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他们具有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1、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动”而不乱,“动”中有序。学生要在这种互动状态下的合作学习逐渐学会以下几点:(1)、学会倾听。能专心听取别人的观点,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并做出判断评价。(2)、学会质疑。存在疑问时,能有礼貌地请对方作进一步讲解。(3)、学会表述。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善于表述自己的看法。(4)、学会交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
    2、科学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小组学习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特别是在小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成员之间交流、竞争,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为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在教学《三只白鹤》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还是以《三只白鹤》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太阳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三)、质疑探究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

往来自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景,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才能有学习的动

机,才能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愿望。看似乎平淡的语文教材往往蕴涵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主动、大胆地围绕课文题目、课文中关键词语、句段、课文插图、课文标点、课文空白、课文结尾等内容提出疑问。例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圆明园怎么毁灭的?它是被谁毁灭的?圆明园是什么时候毁灭的?为什么要毁灭它?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更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真正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个辩论赛,分正方反方,正方说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说出“骗箭”的理由。学生共分两组进行辩论赛,双方讨论激烈,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3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对观察到的事物常常会提出许多问题,这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愉悦、和谐的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增强质疑求异的信心,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另外,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作有的放矢的处理。对天真幼稚的发问,教师要耐心地给以解释,不可挫伤学生的好奇心。对与众不同的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发学生各抒己见,由于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探究的结果就不同,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对问题积极探索的精神。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