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

标签:
寻根 |
分类: 其他 |
河南源宗
范履冰,?-689年,怀州河内人,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进士,号为“北门学士”。唐垂拱年间(685-688年),范履冰为鸾台、天官二侍郎,寻迁春宫尚书、同凤阁鸾阁平章事、兼修国史。后,范履冰因坐举逆人被杀。范履冰有3子:长子范冬芬、次子范冬倩、第三子范冬昌,俱进士第。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范冬芬一支迁居徽州,成为徽州范氏始祖。元和年间(806-820年),范冬昌之孙范平先迁苏州吴县,后又迁居豫章(今南昌)丰城大顺山前及槎村等地,为江西范氏始祖。
范冬芬生一子范昆光。
范昆光生一子范正始。
范正始生一子范名远。
范名远生一子范随。
苏州宗派
范随,幽州良乡主簿。咸通十一年,庚寅渡江。任处州丽水县县丞。因中原乱,遂家苏州为吴人。生子范梦龄是为文正公始祖。
范梦龄,仕吴越,为中吴节度判官。以曾孙范文正贵,诰赠太师许国公。配陈氏,追赠许国公太夫人。生五子,范禹谟,范浩谟,范光谟,范赞时,范侯谟。
范赞时,九岁童子,出身仕吴越。终秘书监。以孙文正贵,诰赠太师唐国公,配陈氏,以范文正,范忠宣,两封为韩国太夫人。生六子,范坚,范埛,范墉,范埙,范植,范昌。
范墉,初仕吴越,宋太平兴国三年。从俶钱归宋。??武宁军节度判官。以范文正,范忠宣,范右承。累赠太师周国公。配陈氏,封周公太夫人。生二子,范仲温,范仲鎡。再配谢氏,生一子范仲淹。以子孙贵,追赠吴国秦国太夫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彬州(陕西彬县),后迁居平江(江苏吴县)。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初二,两岁时,父范墉病故,母谢氏,贫无依靠,改嫁朱文翰(当时任平江府推官),仲淹遂改名朱说。四岁随继父北归长山县(现邹平县长山镇)河南村,年稍长,继父让其学习商贾技艺,皆不喜爱,唯愿读书。因随母改嫁倍受歧视,加之家境贫寒,范仲淹自幼形成自强不息的性格。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范仲淹到长白山醴泉寺借读,刻苦自律,倍受磨难,每日"画粥断齑",笃学不辍。1011年(大中祥符四年),范仲淹得知身世后,前往河南应天府拜戚同文为师,继续苦学。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中进士,初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29岁,复范姓,改名仲淹。后历任大理寺丞、秘阁校理、太常博士、右司谏、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任陕西宣抚史、陕西四路安抚史,战功显赫,又曾做过泰州,楚州、陈州、睦州、饶州、润州、越州、延州,耀州,彬州、邓州、青州等地方官。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相关作品《岳阳楼记》、《苏幕遮(怀旧)》、《渔家傲(秋思)》、《御街行(秋日怀旧)》、《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配李氏,封金华县郡。生四子范纯祐、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
范仲淹(网上搜集)
范纯祐,字天威。官将作监主簿。四十九岁卒。谥封监簿公。生子正臣。守太常寺大人。
范纯仁,1027年-1101年,北宋大臣。字尧夫,吴县人,范仲淹次子。以父恩补太常寺太祝。皇佑元年进士及第,以事亲不赴官,后为范仲淹执服毕始出仕,知汝州襄城县,签书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治平中,擢江东转运判官,迁殿中侍御史、知制诰。通判安州,移知蕲州,权陕西转运副使。除尚书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国子监。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知河中府,移成都府路转运使。失觉察下属官吏,降知和州,历知庆州、信阳军。管勾西京留司御史台,再知河中府、庆州。哲宗即位,召除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元佑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四年,出知颍昌府,徙知太原、河南二府。八年,复召拜右仆射。哲宗亲政,再出知颍昌、河南二府,徙陈州。以上疏论吕大防不当窜岭南,落职,知随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在永州三年,双目失明,恬然处之。徽宗即位,复观文殿大学士,充中太一宫使。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宣。纯仁从其父教诲,又与孙复、石介、胡旦、李觏等名士游,待人平易忠恕,尝谓:“但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学问博洽,为文无长语。所上奏疏,如《论发运均输状》、《奏陈青苗等法疏》等,论事切直,而又婉转畅达,无过激之辞。《秋风吹汝水赋》、《薛氏乐安庄园亭记》,能寓情于景,颇富文彩。诗歌名句如“鸣鸡起遥墅,残月满空山”(《早行》),“溪风消酒力,烟树入春愁”(《寒食日泛舟》),“澄源不负当时意,清影犹涵昔日云”(《和郑通议青州范公泉》),语意清新,富于韵味。著有文集20卷、《台谏论事》五卷、《边防奏议》20卷(李之仪《行状》)。文集于南宋嘉定间由沈圻刊印,遂为定本,历代递有刊修。现存《范忠宣公集》20卷,有元天历元年刊本、明嘉靖间刊本、万历三十六年毛一鹭刊二范集本、清康熙合刊二范集本、《四库全书》本等。《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621至625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1545至1561收其文17卷。事迹见李之仪《范忠宣公行状》(《范忠宣公集》附)、曾肇《范忠宣公墓志铭》(《曲阜集》卷三)、《宋史》卷314本传。配王氏,封魏国太夫人。生五子,范正民,团练判官。范正平,字子峓。范正思,宣德郎。范正路。范正国。
范纯礼,1031-1106年,字彝叟,吴县人。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历知遂州、京西转运副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哲宗元佑中,召为光禄卿,进给事中。后改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出知亳州。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擢尚书右丞,罢知颖昌府。崇宁中,贬静江军节度副使,徐州安置,移单州。五年,提皋鸿庆宫,卒,年七十六。谥恭献。《东都事略》卷五九、《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纯粹,1032-1101年,字德儒,以荫迁至赞善大夫。元祐(1086至1093)中为户部侍郎,以徽猷阁待制致仕。工书,资禀端重,观其心画,如其为人。《宋史本传、鹤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