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弄翻了盘子,你会是什么反应?

(2010-09-06 18:00:37)
标签:

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的行为

育儿

分类: 杂谈

今天无意中听到广播里的主持人和嘉宾在聊“卡哇伊”(“卡哇伊”是日语的象声词,通常用来表示某人、某物很可爱),中心思想好像是鼓励人们保持良好的乐观心态,不时“卡哇伊”一下,这样可以给自己减压,还可以带给旁人一点轻松,进而让大家发现生活还是挺美好的。

就这么个话题,两人聊着聊着,主持人举了个例子,说:“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件事,发生在日本,一家自助餐馆里,有对母女正在盛食物,各自盛各自的。突然,小女孩没拿住盘子,把装满了好多食物的盘子不小心掉在了地上。这时,只见孩子的妈妈马上过去问道:‘亲爱的,没吓着你吧?’孩子说没事后,妈妈松了口气,然后就非常‘卡哇伊’地一笑,说:‘那么就重新再盛一盘吧。’于是,妈妈先是不慌不忙地帮助女儿一起捡起掉在地上的东西,接着让女儿又重新盛了一盘吃的。”

“你看,就是这么‘卡哇伊’地一笑,就把问题解决了,多好啊!”主持人讲完这个故事总结道。

我对“卡哇伊”还真没什么感觉,不过听主持人讲完那件趣事,其中妈妈对孩子的格外体恤,倒是让我很自然地多想了点别的:如果是典型的中国式妈妈,遇到孩子犯同样的“错误”,会是什么反应?我想最常见的情况可能是:“不让你盛你偏要盛!这下好了吧?”“谁让你一下盛那么多的呀?”数落完后,自己代劳为孩子重新盛食物。

那么,将那位日本妈妈的做法和典型的中国式妈妈的做法稍作比较,我们应该看到,两种做法的差别可不只在于形式上是否有“卡哇伊”地一笑,而在于不同的教育观念所导致的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而不同的观念和方法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说的简单点,那位日本妈妈在孩子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里,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感受。并且,关注孩子的心理却不姑息孩子的行为!应该让孩子自己做的、自己弥补的事情,家长绝不代劳。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的心理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保护从而确保健康;孩子的某些不佳行为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纠正;同时孩子还能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好,反观我根据日常观察和经验所猜想到的典型中国式妈妈的做法,可以说,完全没有顾及孩子的内心,并且还剥夺了孩子自己做事的权利。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的心理会受到最大限度的伤害,因此很难确保健康甚至造成孩子心理的不健康;孩子的不佳行为几乎没有得到任何良性的纠正;同时孩子的依赖性从此一点点地慢慢养成。

教育无小事!真正的教育往往淋漓尽致地体现在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小事上。孩子日后无论长成什么样,都是“有据可循”的,这个“据”在社会、在学校,更在家里。只是,最重要的事常常最容易让人在不经意中忽视掉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