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孩子适应了学校生活,现阶段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什么问题?我觉得应该是责任意识。负责任是一个态度和一项本领。孩子只有在被父母教导后才知道把玩具收起来;成年人也是在经历了儿时的教育才知道要把借来的东西还回去,在工作的时候要准时等等。那责任又是什么?很简单,是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当然就包括对国家、对社会、对班级、对家庭的责任。有责任感的孩子也会明白为了什么而学习和如何做一个负责人的人。
本周班会跟孩子们一起重点讨论了“责任”这个话题。当我问到什么是责任时,熊梓成小朋友说“就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说的多好啊,难怪这个小家伙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学习以及物品都无比上心,就是因为他有了一定的责任意识。“是啊,责任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对我们小朋友来说,首先就要明白对班级、对家庭负责。为什么你们被从称为“学生”?就是你们需要学会学习和生活,这就是你们的责任。”孩子们若有所悟。
当我在黑板上写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时,有孩子说:这句话就是说别人帮助了我,我们也要帮助、报答别人。接着我又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人在为你付出着?”
“爸爸妈妈在抚养我们。”
“同学在帮助我们。”
“老师在教育我们。”
“还有生活老师也在培养我们的习惯。”
听听孩子们的话语,对于我们平时的付出,他们都是心中有数的啊,可如何让加强孩子的责任意识?我继续跟孩子们聊着。
“既然大家都在为我们服务,那我们可以为大家做什么呢?”
“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窗帘管理员……”孩子们想到了平时在教室里的责任岗位。
“是啊,我们每个人在教室里都承担着各自的岗位,大家一起努力,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优秀。”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爸爸妈妈们,他们辛勤抚养你们是不是也在承担着自己的责任呢?当我把这个问题跑出来时,有的孩子若有所思,有的孩子暗自点头。我接着说:“爸爸妈妈为了培养你们,周一到周五需要认真工作,因为这是他们工作中的责任。周末时间,他们还要在家陪你们,洗衣、做饭好多的家务事,还要辅导你们作业、陪你们玩耍,你们的衣食住行是、读书等等家庭里的费用都需要他们认真工作后得到工资才能付出,这都是他们生活中的责任。他们是不是负责人的人呢?”“是。”孩子们异口同声。“那我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大家为了我们在默默付出着,我们也应该在家里为大家做点什么呢?我们可以承担一些什么事情呢?”
“我在家承担扫地和拖地。”
“我在家叠全家人的衣服。”
“我在家摆鞋子。”
“我在家……”
很多这样在做的孩子说得非常热闹,更多孩子则是安静地听着。我知道,此时,这些没有在家承担过任务的孩子在聆听中也会受到感染,在参与中也会找到快乐。
我知道对于住读学校的孩子来说,家长们都很珍惜孩子在家的两天时间,课内作业、课外辅导、游戏玩耍时间都得好好安排,时间一下子也变得紧张起来,所以很多家庭也没有在意孩子在家里应该承担的责任。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享受其中,认为这些幸福生活就是他应当得到的。不去参与,根本体会不到家人的辛苦。其实,也就是因为有些包办代替的思想制约了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在校每个孩子的责任岗位承包早已制定,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情况就大不同了,这就是因为责任意识的强弱大有不同啊。所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在家里同样要重视。建议周末两天时间,让孩子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很多妈妈认为孩子会越帮越忙,自己5分钟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个小时都做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做事情。其实你不妨变通一下。如果时间特别紧张的话,可以选择让孩子做最简单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你自己做。孩子可以承包家里某块区域的整理工作,如门口换鞋处鞋子的摆放、扫地等等,这也是在为大家做事,让孩子感受到他是家里的一份子,也需要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一份责任。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我会将一篇曾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的文章进行必要的删减编辑后发到下一篇帖子里,希望能让大家有所启发。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