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遇见阙里古乐舞》发《济宁日报》

(2022-04-10 13:18:58)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分类: 孙宏彝专栏
                   《遇见阙里古乐舞》发《济宁日报》
       从网上看到我二十多天前投寄的《阙里古乐舞》文章已经发表在四月十日当天的《济宁日报》上。这是一篇记叙二十多年前我去山东参加一次活动,住宿在曲阜,晚上在宾馆观看一台小型演出节目后,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
       报纸副刊编辑部成岳主任给文章标题前加了“遇见”两字,并对部分文字作了修改,谢谢!
       上“百度”搜索一下,看见该文已经被《掌上济宁》转载了;再是看到“阙里古乐舞”还被作为一个商标,很早就注册了。

《遇见阙里古乐舞》发《济宁日报》


附投稿原文:
                                      阙里古乐舞            

    “阙里”、春秋时孔子的住地,在今山东曲阜城内阙里街,因有两石阙,故名。孔子曾在此讲学,旧也用阙里作曲阜的别称。

    那年,我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宿在“阙里宾舍”。光听这个名字,就给人一种浓郁、深厚历史色彩的感觉,使人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遐思。那是一个四星级的宾馆。粉墙黛瓦,北靠孔府、西傍孔庙,是一座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化设施融为一体的庭院式宾馆,别具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当晚,宾馆举行专场文艺表演——阙里古乐舞,我吃了晚饭后没事,就早早地坐到前排座位上,等待观看演出。演出是在宾舍楼上的厅里,场地不大,只有几十个座位。

    演出一开始,悠扬悦耳的钟鼓乐声便象磁铁一般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因为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比较近,更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阙里古乐舞融歌、舞、乐为一体,曲调优雅凝重,乐舞古色古香,内容大都取材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丰富的鲁文化知识和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

    作品《金声玉振》以编钟发“金声”开始,以编磬奏“玉振”终止。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作品气势磅礴,歌乐舞各自成章又贯通一气。乐曲从庄重浑厚到热烈欢快,古而不呆,艳而不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两千年前,泰山南北歌舞升平的安乐景象,赞颂了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

    作品《列国游》则以古老的套曲形式和丰富的音乐语言,惟妙惟肖地刻划了孔子历尽艰辛,周游列国十四载的坎坷经历。曲调时而典雅华丽,时而凄凉悲惨,时而舒缓轻盈,时而激昂豪放。抑扬变幻中,把孔子周游途中的万般心曲抒发得淋漓尽致。

    阙里古乐舞使用的全都是民族乐器。古筝独奏时而如私语,时而如急雨;唢呐独奏时而低沉,时而高扬。高超绝妙的演技,使人们的情绪一阵高过一阵。

    乐曲美妙,舞蹈也同样令人陶醉。一群活泼的妙龄少女,穿着古代舞女的装束,轻歌曼舞,婀娜多姿,充满青春活力。《孔子教乐》一节中的“鸟舞”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少女们以优美的舞姿再现了林间的鸣鸟,时而静栖,时而腾跃。看着看着,我竟产生了一种幻觉,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其中的一只鸣鸟。

    演出结束了,但仿佛余音仍在耳畔,歌舞仍在眼前.我痴痴地坐在座位上,仔细而久久地回味、咀嚼着阙里古乐舞带来的那份不可言传的美妙精神享受。在深为古老、精彩的民族艺术折服、激动之余,我不禁想起了《论语》中孔子对《韶乐》的高度评价:“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呵,阙里古乐舞,我为这朵在“文明之邦、礼仪之国”悠久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培育出的奇葩感到骄傲和自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