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说的主要内容

(2006-04-18 22:37:17)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说的主要内容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有某种目的,这种目的可以成为达到较高目的的手段,较高的目的又是更高目的的手段,如此类推,最后达到最高的目的或者目标,这是终极的原则或至善,是所以要追求其他各种善的目的。
什么是至善?一个事物的善在于它特有性质的实现——每一种生物的目的或目标都是要实现它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殊本质或使之明显起来。人的特殊本质不单是有肉体的存在或带有欲望的感觉,行使植物和动物的职能,而是有理性的生活。因此,人的至善是全面和习惯性地行使那种使人成为人的职能。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幸福。快乐是伴随着有德性的活动而产生的次要的效果,因而包括在至善里面,但不能和它等同。
不过,人的灵魂并非都是理性,它既有理性的部分,也有非理性的部分,即感情、欲望和嗜欲。理性应当同它们合作。一个有德性的灵魂是一个很有条理的灵魂,其中的理性、感情和欲望保持着正当的关系。
完善的理性活动本身是智慧上(推理上的)的效能或德性,如聪明、见识等;感情冲动职能的完善的活动被称为伦理上的德性,诸如节制、勇敢和豪爽等等。有多少活动领域,就有多少道德上的德性。对肉体嗜欲、恐惧、危险、忿怒以及对经济财务和声望的欲求等等,我们要持维理的态度。
那么什么是维理的态度呢?亚里士多德说,就是居中于两个极端之间(即中庸论)。例如,勇敢是蛮横和怯懦的中庸,豪爽是浪费和贪婪的中庸,谦虚是羞怯与无耻的中庸。这种中庸并不是对每一个人和在一切情况下都一样,但也不是主观意见或者任意选择的问题。什么是道德行为,要有正直的人来决定,有德性的人是万物的标准和尺度,他判断事物正确,能在每一种情况下看清真理。
另外有两点需要铭记:道德行为包含一种气质或意志的一种习惯,它是品格的表现:一只燕子飞来,还不能算是春天。而且,它是自愿的行动,有意识地带有目的的行动,自由选择的行动:道德或者邪恶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亚里士多德把所有这些思想综合在下列定义中:“德性是一种倾向或习惯,包括审慎的目的或选择。道德在于中庸之道,这取决于我们自己,由理性来确定,或者像一个审慎的人会予以确定的那样。”
对人来说,至善是自我实现。但不是自私的个人主义。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自我:他爱护和满足他的存在的最高部分,即有理性的部分,为高尚的动机所推动,促进别人的福利,为祖国服务。他宁愿享受短时间的极度的欢乐,而不愿享受长时间的平庸的欢乐;他宁愿高贵地生活一年,而不愿平淡地生活多年;他宁愿采取一种壮丽的高贵行动,而不愿意采取许多微不足道的行动。有德性的人要求自己特别重视高贵的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爱护自己的。人是社会的动物,他要同别人一起生活,他也需要别人做些好事。有德性的人自然向往有德性的朋友,为善的本身而爱善,他必然爱一个有德性的朋友。
正直会促进别人的利益,无论他是统治者或者普通公民。正直有两种涵义,即合法和公平。从公共福利的观点来看,一切德性都包括在正直的概念中。正直还有一个比较普通的意义,即给予每一个人他所应得者,这是分配上的正直。
快乐是有德性的活动的必然和直接的结果,但不是生活的目的。快乐是活动的完成,是某种附加物。快乐可以使每一个人的生活完善,而生活又是人所渴望的,因此追求快乐是合理的。快乐和生活结合在一起,不容分割,因为没有活动,就不可能有快乐,每一种活动都由快乐使之完善。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未曾尝过纯粹而高尚的快乐滋味的人,只追求肉体的欢乐,总不能推论出这种快乐是可取的。
人性最好的部分的活动,即思辨的活动、采取沉思形式的活动,是最高尚的幸福。
光知道德性的原则还不够,还应当力求掌握它并身体力行。大多数人受制于惩罚的必要性和畏惧心理,不为理性和对高尚行为的向往所激励,成人以后也需要法规来教诲生活上的一切职责。国家应当承担教育和监护公民的责任。无论如何,谁要想提高人民的风格,它就应该努力学习法的原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