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为什么反复生病

(2013-09-18 17:14:13)
标签:

疾病

婴幼儿

育儿

分类: 儿童保健

孩子为什么反复生病


新浪微博网友A提问:医生您好,我的孩子10个月,最近三个月反复感冒,我想问问会不会是先天的免疫功能有问题?感冒药应该几个小时吃一次呢?


新浪微博网友B提问:余医生您好,我的宝宝3周岁零4个月,去年上托班之前身体还是比较好的,只得过一次幼儿急疹,但自从开始上托班,基本上每个月都要生病。进幼儿园才两周,又开始咳嗽、流鼻涕。孩子反复生病我们很担心,所以一直有给孩子吃**牌子的益生菌和**牌子的维生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孩子身体健康。要给孩子检查下免疫力吗?



虾米妈咪:


每天打开私信都会收到几位“体弱多病的孩子”的家长来信,家长常常怀疑孩子的免疫系统有问题。


其实,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儿极为少数,继发性免疫缺陷的患儿也并不常见。免疫缺陷表现出来的可不是普通感冒、咳嗽一月那么简单的,而是非常严重的感染或肿瘤。有的家长带着“体弱多病的孩子”到医院要求检查与免疫相关的指标检查的结果通常都很正常,偶尔个别指标稍微高了或者稍微低了,其实也不会对健康有大的影响。


常见导致疾病的原因是病原微生物。我们与微生物共存在这个世界中,偶尔的感冒发热不能避免也并非坏事,因为我们正是在与微生物的接触中,逐渐获得相应的免疫力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会随着生长发育不断成熟。在同样生活环境中,幼小的孩子总是较成人更易感染疾病,尽管婴幼儿的免疫系统还不太成熟,但也足够对付普通的病毒感染。


孩子为什么反复生病?问题其实出在家长身上。


“体弱多病的孩子”是否真的比同龄的孩子更容易生病呢?其实,不少家长根本记不清楚孩子一年之中患过几次病——因为对家长们来说,孩子一年4次或者一年6次患病,在他们眼中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认为孩子就是经常生病!欧美国家的医生认为,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儿童3岁前平均每年患急性呼吸道疾病6次;3岁后(入园或入托后进入了集体生活)平均每年患急性呼吸道疾病8-10次。想必大部分被家长认为是“体弱多病的孩子”患病频率不会达到这个水平,而且我认为这个数据也还是有待斟酌。


出生时健康的孩子,出生后长期受疾病困扰,通常是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出了问题。家长可有两种选择,要么,使用药物控制疾病,让孩子适应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要么,尽量去调整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希望釜底抽薪还是会选择后者吧。以下几点提醒注意:


一、家长自省养育方式。


过于精细或者特别大意地照护是孩子反复生病的常见原因孩子需要的是和谐自然的生活,新鲜的空气、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愉快的情绪......从居住环境到衣着喂养,有时候,精心的照料也可能带来灾难,比如,地毯对尘螨过敏的人来说可能是灾难,保暖对于湿疹的人来说可能是灾难......


二、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常见病通常是普通的病毒感染家长要平静理智地耐心等待孩子康复注意一般护理和对症护理,让孩子多饮水、多休息,必要时才对症用药。如果一听到喷嚏、一看到鼻涕,就用上一大堆的药物和偏方,这样的治疗甚至比疾病本身的危害来得更大、更猛。其实,除了吃药,我们还有更多事情值得去做呢。


三、给孩子足够的休息。


入托入园后,由于孩子们亲密接触非常容易相互传染疾病,孩子患病的几率自然会比之前家长如果把处于疾病恢复阶段的孩子着急地送入幼儿园,就会导致旧病未好新病又起的情况,反复如此,健康的孩子也就成了“体弱多病的孩子”。体温恢复、症状缓解,其实并不代表疾病已痊愈,此时请不要将孩子带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也不要着急地送入集体生活,居家安静的活动对疾病恢复期的孩子来说仍很重要。


总之,孩子反复生病,与其让孩子扛着,或是盲目带孩子做免疫功能的检查,还不如先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上找找问题呢。



微博、微信或微访谈,都只是给大家补充一些医院以外的养护知识,不能代替医院就诊,在此提醒家长,如果无法自行处理或对宝宝的病情拿捏不准,请及时就医!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皆为原创,任何媒体使用,请务必私信联系新浪微博:@虾米妈咪的微博。没有取得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虾米妈咪】儿科医生,知名公益科普作者。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童保健硕士。先后学习工作于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新浪微博上最受家长信赖的儿科医生妈妈(新浪微博:@虾米妈咪的微博),搜狐医疗类行业最佳自媒体人(搜狐自媒体:儿科医生虾米妈咪)。


孩子为什么反复生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