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人惊奇的新生宝宝——新生宝宝的特殊生理

(2013-02-23 11:36:17)
标签:

生理性贫血

黄疸

动脉导管未闭

卵圆孔未闭

新生儿

分类: 儿童保健
令人惊奇的新生宝宝——新生宝宝的特殊生理

体温调节系统

胎宝宝的体温约高于母亲的体温0.5℃,因外界环境的温度通常较母亲的子宫低,所以新生宝宝的体温在出生后1小时内会有明显下降,然后逐渐回升,在24小时内可以达到或超过36℃,腋温波动在36~37℃之间(核心温度,即肛温较之高0.5~1℃)。

中性温度又叫适中温度,是使新生宝宝保持最适合的体温,保证所需要的能量产生,以及蒸发散热减少到最低、最理想的环境温度。其与宝宝的胎龄、出生体重和日龄有密切关系。胎龄、出生体重和日龄越小的宝宝,所需要的中性温度就越高。对于裸露的,出生24小时内的,足月新生儿的中性温度约为32~33℃,早产新生儿的中性温度约为33~36℃。当环境温度稍低或稍高于中性温度时,新生宝宝可通过机体的调节产热或散热。新生儿室内环境温度保持在25℃,湿度保持在55%~65%为宜。

当环境温度的改变,在程度上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时,则会发生体温过高或过低。新生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不会发生颤抖产热反应,而是依靠棕色脂肪产热。由于体内棕色脂肪分布有限,尤其早产儿棕色脂肪少,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如保暖不当容易发生低体温甚至新生儿硬肿症。早产儿因汗腺发育差,体温易升高,足月儿虽能通过增加皮肤水分蒸发散热,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如水分供给不足,很容易发生脱水热。


呼吸系统

新生宝宝的肋间肌较为薄弱,呼吸运动主要依靠膈肌的升降,呈腹式呼吸。新生宝宝的呼吸运动较为浅表,以较为快速的呼吸频率代偿,使氧气的供需达到平衡。出生第1小时内,呼吸频率可达到60~80次/分;出生1小时后,足月儿的呼吸频率下降至约40次/分,早产儿的呼吸频率下降至约50次/分。

新生宝宝的呼吸中枢尚未成熟,呼吸节律常不规则,尤以早产儿多见。周期性呼吸最让父母们感到惊慌,特别容易发生在宝宝睡眠时,呼吸频率突然加快,然后突然停止(5~10秒以内),接着又恢复正常,偶尔会夹杂着一次深呼吸。只要呼吸暂停的时间短,不伴随心跳减缓,皮肤青紫或苍白,就不需要特别担心。随着宝宝长大,呼吸中枢发育得更加成熟,这种情况就会逐渐消失。

新生宝宝鼻孔狭窄,分泌物多,所以呼吸时常会有些杂音,但通常不影响喝奶。空气中任何微小物质如棉絮、绒毛或尘埃等都会刺激到他的鼻黏膜引起打喷嚏,家长别以为宝宝是感冒了。


消化系统

胎宝宝12周开始就会吞咽动作,新生宝宝已具备了吞咽功能。他的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肌层较薄,适合消化吸收流质食物;消化道内除了帮助消化淀粉的胰淀粉酶相对不足外,已具备足够的帮助消化蛋白质的凝乳酶和帮助消化脂肪的解脂酶;肠管壁薄,通透性高,一方面有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得到来自母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容易吸收肠腔内的毒素或消化不全产物,引起中毒或过敏,所以说母乳是最适合新生宝宝的食物。

新生宝宝的胃容量很小,在出生时仅为10~20ml,第1周时仅为30~60ml,第2~3周时仅为75~90ml。因为胃容量小呈水平位,且出口幽门括约肌紧而入口贲门括约肌松,所以吃奶后很容易溢奶。

新生宝宝一般出生12小时内开始排出墨绿色的胎便,早产儿由于粪便形较少,肠蠕动乏力,通常胎便排出延迟,若排出延迟超过24小时,须排除消化道畸形。胎便约3~4天内排完,此后,大便颜色逐渐呈黄色。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大都呈淡黄色,偶尔呈淡绿色,软膏状不成形,气味略酸;人工喂养儿的大便,呈金黄色或绿色,大便较母乳喂养儿略干燥些。一般吃母乳的新生宝宝比吃奶粉的新生宝宝大便次数要多。

通常出生的第一周,由于排出的量大于摄入的量,体重往往会有所减轻,通常减轻的量不超过出生时体重的10%,大约在第10天时,体重会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

新生儿黄疸非常常见。黄疸的原因是体内胆红素增高,胆红素是正常代谢废物,新生儿期,肝脏将血液中的胆红素转移到肠腔,肠道通过排便将大量的胆红素排出体外。由于新生宝宝的肝脏发育并不完善,有时大便次数也不够多,导致胆红素的产生量大于肝脏和肠道的排出量;以及红细胞大量破坏或凋亡,常见于婴儿与妈妈血型不合时,造成血液中胆红素大量集结;此外,感染也是黄疸的重要原因;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喂养困难、体重丢失超过出生体重的10%等,均会表现出明显的黄疸。黄疸一般先起于面部,然后波及全身,消退时按照反向进行。

通常宝宝出生后第2~3天起出现黄疸并逐渐加深,第4~6天为高峰,足月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2mg/dl*,早产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5mg/dl*,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足月儿10~14天左右消退,早产儿2~3周左右消退。

如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超过6mg/dl),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干预值*)或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超过5mg/dl),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2mg/dl,黄疸持续时间长或伴随其它临床症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需就医,考虑光疗甚至个更严重的需要换血治疗。
(*注:不同日龄的干预值不同)


循环系统

健康的新生宝宝也可以听诊到心脏杂音,这可能与动脉导管和卵圆孔暂时性未闭有关。通常动脉导管在出生后10~15小时内完成功能上的关闭,在出生后3~6个月内完成解剖(结构)上的关闭;卵圆孔在出生后7~9小时内完成功能上的关闭,在出生后5~7个月内完成解剖(结构)上的关闭。新生儿和婴儿期时,在体检中发现动脉导管和/或卵圆孔未闭大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请注意随访。

新生宝宝的心率较快,波动较大,出生24小时内,约为85~145次/分,出生后一周内,约为100~175次/分,出生后2周~4周内,约为115~190次/分。早产儿的心率较足月儿稍快。


血液系统

新生宝宝血容量的多少与脐带结扎的迟早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延迟5分钟结扎脐带,新生儿的血容量约从80ml/kg增至120ml/kg,同时,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也会增加。足月新生儿的血压平均约为9.3/6.7kPa(70/50mmHg),早产儿的血压较足月儿略低。

新生宝宝出生时,红细胞数约为5×1012~7×1012/L,血红蛋白量约为150~220g/L,白细胞数约为15×l09~20×109/L,出生后6~12小时内,因为进食较少和不显性失水,往往都会升高些,然后逐渐下降。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约3×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90~110g/L,出现“生理性贫血”,呈自限性经过。出生后,随着白细胞总数的下降,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也相应下降。新生儿期白细胞数约为15~20×109/L,婴幼儿期白细胞数维持在10×109/L左右(3M:6~18×109/L;6M~6Y:6~15×109/L),且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直至7岁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中性粒细胞占50~75%)接近,8岁后白细胞数接近成人(4~10×109/L)水平。不能拿成人的标准参考值来衡量婴儿。


泌尿系统

胎宝宝10~12周时就开始有了排尿功能,新生宝宝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排尿。有的宝宝在分娩过程中排出了第1次小便,所以出生后的第1天里也可能不排尿,此外,出生头三天的宝宝,尿量很少,与胎便一起混在尿布上,也常常不容易被发现。如果出生后48小时确实无尿,则要考虑有无泌尿系统畸形。

最初几天,新生宝宝的小便中常会有赭红色尿酸盐沉渣排出,染在尿布上看起来很像血迹,不必为此感到担忧,随着奶量的增加,尿量也会增加,红色的尿液就会自行消失。

由于新生宝宝的膀胱容量小,肾脏浓缩功能不成熟,随着奶量的增加,新生儿每日排尿可达20次左右。正常尿液为微黄色,一般不染尿布,容易洗净。


神经系统

新生宝宝的脑部相对较大,但脑沟和脑回尚未发育完善,大脑皮层兴奋性低,易疲劳,觉醒时间一昼夜大约只有2~3小时。脑干和脊髓(管理较为低级的神经反射)的发育较为完善,因此有不自主和不协调动作。

新生宝宝有特殊的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惊吓反射、踏步反射等等。这些原始反射是先天性行为,能帮助新生宝宝度过离开母亲子宫的最初几个星期,随着神经系统不断发育成熟,能够进行更为自觉、有意识的活动以后,这些先天反射都会逐渐消失,但假如新生儿期这些反射消失,常常提示有严重疾病或颅内病变。

尽管新生宝宝看起来很柔弱,但是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他的眼睛暂时只能分辨明暗,能看清楚的视力范围在20~30厘米左右,意味着当你怀抱他喂奶时,他可以清楚地看到你的脸。他的听力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暂时不能分辨低频的声音。他有敏感的触觉,抚触他的皮肤可以令他安静,也能刺激他苏醒。他能感受甜味,识别妈妈乳汁的特别味道,而苦、咸、酸等其他味觉是在后来慢慢发育形成的。他的嗅觉已经发育得很好,如果孕妈妈喜欢一种刺激性的味道,可以通过胎盘传给宝宝,随着成长,他的嗅觉还会发展出更多的分辨能力。


微博、微信或微访谈,都只是给大家补充一些医院以外的养护知识,不能代替医院就诊,在此提醒家长,如果无法自行处理或对宝宝的病情拿捏不准,请及时就医!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皆为原创,任何媒体使用,请务必私信联系新浪微博:@虾米妈咪的微博。没有取得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虾米妈咪】儿科医生,知名公益科普作者。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童保健硕士。先后学习工作于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新浪微博上最受家长信赖的儿科医生妈妈(新浪微博:@虾米妈咪的微博),搜狐医疗类行业最佳自媒体人(搜狐自媒体:儿科医生虾米妈咪)。


令人惊奇的新生宝宝——新生宝宝的特殊生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