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2020-09-11 12:12:09)
标签:

伦敦的象征

“伦敦之门”塔桥

世界文化遗产伦敦塔

泰晤士河

英国

杂谈

分类: 欧洲见闻6-英爱篇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作为伦敦的象征,宏伟的伦敦塔桥Tower Bridge横跨泰晤士河,由于建在伦敦塔Tower of London附近而得名。其实,泰晤士河上共建造了很多座桥,但由于伦敦塔桥是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所以有伦敦之门的美称。伦敦塔桥具有悠久的历史,1886年开始建造,1894年开始对外开放,作为时间和汗水的结晶,伦敦塔桥带给人们的不仅是通行上的方便,还有视觉上的美感。与其说它是连接伦敦南北区的一座桥,不如说它是建筑艺术的载体。作为一座吊桥,伦敦塔桥的设计独具匠心,它的桥身分为上下两层,下面的桥可以打开,桥基上有两座高耸的方形维多利亚时代砖石塔,上建有白色大理石屋顶和五个小尖塔,方正厚重,风格古朴,远望如两顶皇冠,雄奇壮伟。这种设计可以说是举世罕见,物理承重合理,视觉感受壮观,实际应用方便。伦敦塔桥不但是伦敦的大门,还是伦敦的眺望台。站在43.455米的伦敦塔桥上,极目远眺,可以饱览泰晤士河两岸的风光,也可以凭栏远望,尤其是傍晚,美丽的伦敦夜色尽收眼底。伦敦塔桥不只有通行功能,还有娱乐功能。由于桥基上两个方形塔的存在,桥内有商店和酒吧,供娱乐消遣之用。方正厚重,风格古朴的石塔给伦敦塔桥提供了一个融入现代元素的平台。满足航运也是伦敦塔桥的一大功用,当有巨轮经过时,只要一鸣笛,塔桥下面一层的桥身会打开,让其通过。

   19世纪下半叶,随着伦敦东区商业的上升发展,带动了对伦敦桥下游一座穿过泰晤士河的新桥梁的需求。但这座桥不能建成传统的固定桥,因为将会切断当时位于伦敦桥和伦敦塔之间的港口设施,假如新桥太低的话船就无法开到码头了。1870年泰晤士河下的一条人行地道开通了,但它依然无法取代一座新的桥梁的需要。1886年伦敦塔桥开建,一共建造了八年,五个主要建筑公司和共432名建筑工人参加。两座坚固的桥墩共使用了七万吨水泥,桥塔和桥身用了1.1万吨钢铁。桥塔和桥身的钢铁骨架外铺设花岗岩和波特兰石来保护骨架和增加美观。1894年,伦敦塔桥完成通车,当时的英国王储,后来的爱德华七世与他的王妃参加通车典礼。它建成时原本是蓝绿色漆,后来(截至2010年)被漆过14次。塔桥两端由4座石塔连接,两座主塔高43.455米。伦敦塔桥是一座吊桥,如今是座拥有6条车道的水泥结构桥。伦敦塔桥下面的桥可以打开,河中的两座桥基高7.6米,相距76米,两座高耸的方形主塔,为花岗岩和钢铁结构的方形五层塔,高43.455米,两塔之间的跨度为60多米,塔基和两岸用钢缆吊桥相连。桥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支撑着两岸的塔,下层桥面可让行人通过,也可供车辆穿行。上层(桥面高于高潮水位约42米)为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侧装有玻璃窗,行人从桥上通过,可以饱览泰晤士河两岸的美丽风光;下层可供车辆通行。当泰晤士河上有万吨船只通过时,主塔内机器启动,桥身慢慢分开,向上折起,船只过后,桥身慢慢落下,恢复车辆通行。两块活动桥面,各自重达1000吨。塔桥的设计同时满足航运和路面交通两方面的需要。从远处观望塔桥,双塔高耸,极为壮丽。桥塔内设楼梯上下,内设博物馆、展览厅、商店、酒吧等。登塔远眺,可尽情欣赏泰晤士河上下游十里风光。假若遇上薄雾锁桥,景观更为一绝,雾锁塔桥是伦敦胜景之一。

   顺便介绍一下伦敦塔。伦敦塔(Tower of London),是英国伦敦一座标志性的宫殿、要塞,选址在泰晤士河边。詹姆士一世(1566-1625)是将其作为宫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伦敦塔曾作为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特别关押上层阶级的囚犯,最后一次作为监狱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比格林威治天文台还早9年)。






   格林威治天文台观光结束后,我们重新返回伦敦市内,首先来到泰晤士河南岸。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我们这次返回泰晤士河北岸走的正好是塔桥。博主随车快速拍摄了一组大桥的局部结构照片。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下塔桥了,这是芬乔奇街20号、37层的凹面玻璃大厦,外号对讲机。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我们在塔桥附近的地下停车场下车,步行去参观塔桥。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在这里刚好可以拍下前面的伦敦塔全景。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再往前走,就要分两次拍摄了。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右拐往南前往泰晤士河岸。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河岸看到的伦敦最高楼碎片大厦,曾经欧洲最高楼。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这里有一个游览泰晤士河的游轮码头——伦敦塔码头。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站在河岸东望,伦敦塔桥来到了我们面前。这里游船码头还有些影响我们的视野。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回头是伦敦塔景点。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继续沿河岸向东往塔桥方向走过去,视野更好些。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回头,对岸的碎片大厦显得特别突出。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回头看,游人如潮。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继续往前,更入佳境。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再拍一组局部照片。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没有看到大桥桥面向上折起通航的情景,来一张网上的照片弥补遗憾。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再拍对面南岸景观,那个球形透明玻璃建筑是伦敦新市政厅大楼。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码头趸船上的广告:直译是-从河上发现伦敦。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既然塔桥是因为建在伦敦塔附近而得名,最后介绍一下伦敦塔吧:1066年圣诞节后,威廉一世为保卫和控制伦敦城开始营建。后来,历代王朝又修建了一些建筑物,使伦敦塔既有坚固的兵营要塞,又有富丽堂皇的宫殿,还有天文台、教堂、监狱等建筑。整个建筑群反映了英国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它不愧是宝藏丰富的博物馆和最富魅力的古建筑旅游景点之一,更是英国人心中的“故宫”,也是历史文化价值的典型,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据英国旅游局统计,伦敦塔是伦敦名胜古迹里接待游客较多的景点之一。欧洲古建筑价值排名中伦敦塔位居第五:伦敦塔(The Tower of London),伦敦,英国,560亿英镑。伦敦塔(Tower of London)是不列颠群岛最受欢迎的历史景点,每年接待250万参观者。成人票:22磅(现场),20.9磅(网上),在英国,这个票价已经是很高的了。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塔桥参观结束后,我们接着将乘游船游览泰晤士河。
有“伦敦之门”美称的塔桥:伦敦胜景的眺望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