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颐和园为北京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幸遇春和日丽或秋高气爽之时可以饱览颐和园湖山秀美、楼台天影、五光十色;不巧碰上雨雾阴天之时,一样不会让人失望,特异景色亦如水墨画卷。下面请朋友们和我一起来欣赏“水墨画卷颐和园”。
从东宫门进入颐和园不远,就是仁寿殿(清漪园时名勤政殿),在乾隆与光绪两个历史时期均为皇帝临朝理政之所。


仁寿殿的南面是文昌阁,不远处是昆明湖东岸的知春亭。


知春亭附近是远观万寿山眺望昆明湖的极佳地点。一幅幅颐和园山水水墨画卷映入眼帘。





经过玉澜堂和乐寿堂后就是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的长廊,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长廊中部的云辉玉宇牌楼。

长廊西端的石坊。

返回长廊中部从排云门开始登万寿山排云殿。





在佛香阁西侧的五方阁院中,有一座高4米的汉白玉石座上的宝云阁铜亭,它始建于乾隆年间,高7.5米,重207吨,四面有菱花扇。是中国目前尚存的工艺最精致、体量最大的铜铸品之一。虽为铜制,但完全按照木构架结构而做。

佛香阁回眸俯瞰,一幅幅更加迷人的昆明湖水墨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继续向上攀登万寿山。


万寿山后山一瞥。


从万寿山下山,来到谐趣园。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清漪园时名叫“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



最后经过的大戏台从东宫门出园。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