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为女?何为母?——兼谈家庭与儿女的关系

(2020-05-11 19:12:52)
标签:

文化

赵明生

母亲与父亲母亲节

分类: 随笔


何为女?何为母?——兼谈家庭与儿女的关系

何为女?何为母?

——兼谈家庭与儿女的关系

女者,妇人也。从甲骨文字形看,似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墨子•辞过》有“女工作文采,男工作雕刻”之语。“妇”者,持帚、洒扫、服事人者。魏晋经史大师王育释曰:“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再看“母”,甲骨文字形有乳之形。“母”者,乳育婴也。《说文》释为“牧也。”“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苍颉篇》曰:“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据以上文献,我们这样推测“女”“妇”“母”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女”并非双手,也非跪着,而是代表阴阳相交和低沉之意,即万物分阴阳两类事物,女性是阴性类生命,其特征是阴阳相互交融不分之态,即女性具有柔弱、缠绵和低下、沉稳、谦卑之特征。女大嫁人则为妇,生育其子为母。

女者,母之初也。二者转化的关键在于适人后添加了男性那重要的一点之阳而有孕,腹部如山丘般隆起,有此则为“妇”,无此则为“女”。嫁不嫁人是唯一的标志。至于持帚、洒扫一事并非本质,未嫁人之前,此类事也常常而为。

再看“母”之形,外形本为一“女”字,里面两点代表乳汁(非乳房),但“母”字的书写非平正之态,而是稍有点倾斜,寓意此身不正,寓意为怀孕之母体很难正行,身体需朝后仰斜。下面有个小钩,寓一心向内,不愿放弃。中间那一横代表身躯,此身体是横着或躺着的。如此一来,上下两乳便成了左右,此为最真切之“母”也。生子后,为照顾襁褓里的婴儿,辛苦的母者彻夜守护,婴睡母不睡,婴醒母即醒。只有真正具备上述情形,全心全意育子爱惜者才可称作“母”。“亲”者,以上爱下、以老抚幼者。亲高于情,也重于情。有此至情者才是最真实的“母亲”。

何为女?何为母?——兼谈家庭与儿女的关系   “小女”再到“少妇”再成“老母”,由纯真无邪,到成熟担当,再到无私奉献,生命实现了三次不同层次的转变与升华,一物分三体,三体合一命,此为女性完备之生命,成熟之生命,至尊之生命也。作为一女性,若没有经历过上述三者艰辛复杂之经历,便难以体悟生命从无到有,从有到成熟之必然过程与完美本真。

天地万物皆依此理而蕴育生成,故后人将“母”引申为天地之始,万物之祖,此源于先祖发现的天人合一之深髓哲理。故而“母”者,亦道也,本性也,仁爱也,博爱也,慈悲也。是天地最根本之源,也是万物之所以不断生长成熟之根由。无论是道家无为无不为之老子,还是慈悲无比之佛祖,或是提倡忠孝伦理之儒家孔子,他们的思想理论体系及内在要义都没有离开此意。

生命是十分美好又完备的,如果把天地万物的生成过程浓缩成一个具体可见之物体,就如同一个女性经过千番历练后,最后成为一个具有无比慈悲又伟大的母亲。天地就是母亲,母亲之爱与天地之性是相同相一的,所以,中华民族才有把最基本的大地等于母亲,母亲就是天地此类比喻或象征。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母之爱等于天地大爱,能成为一位真正的母亲,必定具有天地一般的深情和真意,这样的生命无比尊贵而伟大,也理应得到所有生命的敬重。释迦牟尼佛曾告诫比丘说:“供养父母哪怕仅仅一点,也能够获福无量;即使是做了少许不孝顺的事情,也会获罪无量。”常言道,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一次的擦肩而过。能成为世间最真爱的母子,那得经过多少亿劫的缘来缘去。所以,儒家由人成圣的根本就是一个字:“孝”。

有母必有父,再看与之相对的“父”。“父”者,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说文》释为:“父,家长举教者。”意即“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此释差矣!且看“父”字形体,上面一撇一捺为阴阳,但此阴阳是分开着的,朝着不同的方向运行。下面是相互交叉态,即先朝不同方向运行,后来又回归于一起。寓意“父”具有阳性向上外扩的特征,然后再是阴阳交织相合于一起。它与“女”的本性恰恰相反。无论女还是男,母或是父,最后它们必将相互结合,归于一起,此亦符合天地阴阳之理。通过分析,我们清楚女与男的区别并非在于外在的有力无力,持帚洒扫还是下地耕田,而在于他们天生具有的开放向上还是内敛低下,在于相交,还是独立。此特征并非仅适于人类,天地万物五行都是如此,无有例外。

何为女?何为母?——兼谈家庭与儿女的关系
   “父”天生具备开放、向上等阳性生命之特征,故而父亲生来就有一种积极向上、独立自主、开创一片天地之无畏精神,而母亲则具备了温柔缠绵、软弱多情、细致缠绵之本性。据此而自然地有了性格的差异表现,事业的不同追求,人生的相异选择及家庭的内外分工等。这也是天地本有规律对生命支配的体现。

如果说厚重无垠的大地似母亲,那么万里高远的晴空便是父亲。万物的生长不能离开大地寸步,大地般的母亲日里夜里守护、养育着她的所有儿女,默默无闻,无怨无悔。而晴空高远的父亲则随处游荡,以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方式关照着大地的每处角落。若说母爱如海,父爱如山,那么如海的母亲胸怀无限爱意,包容天下风云,接纳所有物类,滋养万种生物,之中即使有翻滚不息、汹涌不断之波涛骇浪,那也是因狂风骤变,雷电大作引起的,待云过风停之后,大海仍旧风平浪静,明丽如镜,蔚蓝幽深。

如果说为父与为母者都有各自多变特性的话,那往往也是父变在先,母随在后。因为阳在上之父没有一处固定所居,而为母者则不然,在下,属阴性,不易变动,喜爱幽静、安谧恬淡之居所,也由是而有父在外闯荡奔波,母居家安守之社会现象。“男尊女卑”一词本没有任何的歧视意味,指男性要顶天立地,尊贵高大有担当,女性要谦卑低下,虚纳万物有负载。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所形成的男主外、女主内之社会分工也是适合天地之道的。至于当下女汉子、女强人众多,而真男子、纯爷们稀少,那是因为整个社会处于阴盛阳衰之背道时代。

主外的男子喜多情而性易移,主内的女子喜安稳而乐自慰,也是各自习性的表现。有人从社会道德伦理角度对此进行批判,要求男女平等,都得遵守社会道德,这是非常正确的。无论是儒家还是佛家,都在此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将淫欲当作人生之大忌而规戒,去天理,灭人欲。因为此欲望虽有生命本性驱动,却更是生命后天欲望过度的表现,万万不可放纵。

何为女?何为母?——兼谈家庭与儿女的关系
    再深而论之,因女性具有内敛固守之特性,万物都可在此安居,而且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故而能量充裕的女子从出那天起生长发育的速度就较男性要快速,至14岁便发育成熟。此时她们的智力已达高峰,情商开始突飞猛进,学习好,懂事听话,令人感觉十分可爱。而是同年龄的男性因其特性是开放朝外的,有关养分也难以包容蓄存,发育较慢。同班的女子春心已开,有了自己的小心心,而同桌的男生还在那里胡乱捣蛋,不知对方为何总爱向自己借半块橡皮,收作业时为何总爱追撵着自己不放。

至十七八岁时,女性生命所需的能量更足了,身体开始丰腴饱满,心性随之也更加迷乱,但耻于羞涩而不能言表,只能闷骚。同龄男子的智力才开始向上攀登,情商刚刚有了一点启蒙,身体正在日益疯长,高高瘦瘦的。等至真正的青春期来临,女子早已迫不急待了,男子才开始思忖,自己为何喜欢和对方在一起这一问题。

何为女?何为母?——兼谈家庭与儿女的关系
    由小女变为少妇,那仅是懂得了异性之爱,此爱还没有扩展到极致,真正的大爱是从有了身孕开始的。从正式成为母亲那天起,她的爱陡增,一夜间生命发生剧变,不知从哪里滋生出那么多的温柔、体贴、细腻、怜惜、关怀、善良等,有时连自己都无法相信。不说怀孕期间种种心思与情感的付出,单就一朝分娩那生死之痛之苦,就足以令这位静心内敛的生命为之倾注百般的心血与情感。而在母体内生存长了十月之胎命,早就和母亲的血脉、精气及心志等相融于一了。儿女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眼看着这一团肉糊糊从无到有鲜活的生命,作为任何一位母亲,岂能不生出万般的情思与慈爱?对生命育孕的神奇与抚养的艰辛,是天下普通女性成为伟大母亲的根本原因。

没有艰辛的付出便不会有收获的巨大喜悦。大地在经历了四季寒暑,春耕夏长秋收之后,终于有了这一丰厚的收成,焉能不十分地珍惜,百倍地爱护?所以,但凡要让她失去这份成果,她会用十二分的心血与之抗争,用付出超越生命本有的力量去全力守护。而父亲呢?只因当初那点短暂的快乐,再无任何的感觉,看到眼前自己血脉延续之结晶,也只是在理智上感觉到几许的欣喜与激动,随之而滋生出来的便是无限的责任等负担。这就是为父和为母的不同。爱儿女,一方面是付出的对等结果,另一方面是道德的不断强加。前者主要来于生命内在的纯善,后者大都滋生于理智的思考,它们的内涵与价值截然不同。当然,如果父亲也如母亲那样,在抚育这一生命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心更真,其爱更浓。

何为女?何为母?——兼谈家庭与儿女的关系

 为何父母会对儿女这般疼爱?这里有必然的前世因果。这一世的夫妻是前世的恩爱怨家,剪不断,理还乱,吵吵闹闹一辈子却不离不弃;兄弟姊妹是前世的生意伙伴或朋友,事毕情绝,此世更容易因种种利益而闹出各类矛盾成为仇敌;女儿是父亲的前世情人,儿子是母亲前世最钟爱的人。女在前世情人面前可以撒尽千般的娇媚,她认为这很自然;儿子在母亲面前可以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他感觉这没啥不合适的,因为他们上一世都欠下了儿女诸多债务,此世理当一一偿还。具体方式可能是时间,可能是物质,还可能是精神或心灵上的种种付出。细思一下自从有了身孕,妊娠反映是否厉害,出生时是顺产还是刨腹,再至幼时及上学前,他们是在变换各种方式折磨自己,还是非常顺利,令自己快乐,就基本可以断定眼前的儿女哪是自己前世的债人,哪是恩人了。一般而言,家有儿女是幸福的,但要看什么样的儿女,与自己的前缘有着怎样的关联,这是决定此生有了儿女是否真正幸福的最根本原因,至于男女、学历、前途等都是次要。

再者,高贵的父母可生出不凡的儿女,贫贱的家庭很难诞生尊贵的生命。生命、家庭、家族、祖系的福德与业债是一脉相承的、平衡公道的,它们都遵循天地因果铁律而运化,世世代代无有差错。所以,为儿孙积德,要兄弟亲和,给老人尽孝,看似为他人付出,最终都将回报于自身,这也就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良好道德风尚代代相传的根本原因,也是生命得以不断繁衍的重要原由。

父亲是至高无上的佛,他给我们无限的智慧,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母亲是最慈悲的菩萨,无一时一刻不在关爱着我们的一切;兄弟是最亲密无间的修炼伙伴,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才可成就更大的事业;儿女是我们上一世的报应,好坏都因为自己曾经如何对待过他们。不是一家人,难进一家门,既然成为一家之亲,那定是多世缘因及种种亲情的聚成,不可不加倍珍惜。

何为女?何为母?——兼谈家庭与儿女的关系
     纵观人类至高大德,无一不与母性有关。圣母玛利亚处女时受圣神感召而怀孕,诞生了耶稣基督,并与死于十字架的基督共受痛苦,为重建人灵的超性生命而牺牲。具有三十二种功德的摩耶夫人生下佛祖的第七天便离世。当佛陀涅盘时,摩耶夫人特地从上天赶到火葬场,佛陀听说母亲来,便从金棺中坐起,为母亲说法,以尽孝道。老子的父亲是谁不知道,但我们流传着李氏因妊娠时长,分娩时用菜刀割开自身肚子,诞生出李耳的神奇故事。大孝的孔子从小与母相依为命,十七岁母去,他终将父母合葬,以孝道闻名四里。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母教之典范。精神独与天地往来之庄子也有一位与之同样慕道的妻子,最后羽化成仙。一个伟大男人的后面必定有一位更为伟大无私的女性,这才是“对文则处子曰女”真正含义所在。母亲是家庭的创建者、维护者与守望者,是幸福的港湾,人生的加油站,还是命运的转折处,为人成圣的检测点。

人生四大不由己:生、死、父母与儿女的选定。特别是父母与儿女,看似没有任何自主的权力,实则都是自己最真实的必然选择。一介生命的诞生与成长,需种种内在和外部条件的因缘紧密配合,而最关键的还在于自身的所求与所作。首先得有足够的福报能成为一个人,再据福报的多少而能够诞生怎样的家庭,同时父母福德的大小决定能拥有什么样的儿孙。依照万物同类相吸之原则,一个人出身怎样的家庭,与谁成为一家至亲,都是双向自愿选择的结果。从入胎那一时起,到出生那一刻止,多少因缘相聚,才使得这一世父子母女成真。这并非有什么样的大神在支配着,而都是自己平日德行累积所致,好坏都与他人无关。

虽然万事皆有定数,但是天地永远在不断变化着,人类的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则而时时皆在变化。所以,改变命运唯一的办法就是修炼,就是遵循天地规则从身、心、意三者入手,不断去恶存善,积德修身,积累自己的福报,最后回归天地之道。而此等无上智慧的遗传与教授之重任,又必将落于父母身上,所以,为人之母之父,其作用可谓大矣!特别是为人之母,不仅主要影响着后代的情商、智商与灵商,更担负着无比重要的教育之责,掌控着一家一族兴衰旺败之关键。传宗接代主要依靠父亲,但传什么样的宗,接怎样的代,则更取决于母亲。一女纯,一家正;一妇善,一门纯,一母真,一族兴。由完美之女至伟大之母,期间需进行多少艰辛的修炼,世人真的无法想象。尊母爱母是生命至高至尊之情怀,爱母亲就是爱自身,因为母亲就是我们自己,和我们的血脉、精气、品性、命运全然相融。生于大地,死后还将归于大地,母子本为一体。

 

何为女?何为母?——兼谈家庭与儿女的关系

2020.5.10写于母亲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