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你寻我

标签:
文化赵明生香道 |
分类: 随笔 |
嗅你寻我
想起几天前在九龙禅园讲禅时,出现的一奇异香现,便对同修说:“香是悟禅最好的助手。”在座的同修都好奇地看我把台湾师傅专门制作的沉香用心点燃,一缕青烟顿时升起,满屋子的清淡,不禁浸化了2019年最后一次集体静修者的心魂。
观香亦名香道,它和花道、石道、剑道、茶道合称为人间五种清静修身道法。此法在古时由来已久,成为士大夫每日起居必配之物。其要求之高,配具之齐全,环境之静雅,条件之严格,非一般人可玩得,故而到解放初年便已失传。谁料不知何时却传到了东瀛日本,成是日本民众之生活必需之传统。改革开放后便再次返回它的故园,至今而为普通民众所识所赏。
吾爱嗅香,不懂什么品类与具名,只愿有事无事时点燃一炷香,静心观看它那明明点火燃起的一细青丝散地入天,缭绕屋间。至于香品,也不去寻问从何而来,什么材料制作,更不管它是街市购买,还是寺庙请来,或是他人相赠,只要有淡淡香味充盈五脏,浸透六腑,身心愉悦便是幸事一桩。
人说,喜嗅香味者,前世曾在寺院或道观住过,那么我是佛僧还是道人?儒家各类大小庙宇不亦经常祭祀焚祝吗?我是何人?来自何方?通过品香可得知生命曾经之过往?世传观香道还需香谱,有谱无心又有何用?神来自知,佛退吾归,随性而为,此香道之本然,何必强求?
香道在品,用鼻,用脑,更用心,调动三魂,引出七魄,体内所有散懒分居之精神齐邀而来,似举行一场神圣堂会,忽接上帝圣旨,便纷纷相约而至,共处心间一室,不动不行,不语不言,无形有意,雅静宁谧,寂然品悟。补魂之缺,安灵之散,助神之明,短者虽三五秒,长者一两时辰,却均可以令人神静意爽,大脑明彻,相忆久久,不散不离。
品香之香,在于它那若有若无之奇特味道,或清雅,或淡然,或秀纯,或甜浓,或郁醇,恰好适五官之需,能补六识之漏。心与神是相通的,体与灵是互一的,嗅得了香味之真义,便聚获了魂魄之真性,在静寂中继续凝精聚神,真道就在不远处专程等候。这是香道四耳难传之秘诀,而世人少有知者。
吾独爱香茗,什么也不需要,什么也不讲究,专一用心便是。闭上眼,合上嘴,关紧耳,放慢呼吸,安放下心,四肢曲收,跏趺七支,一心一意嗅香之气味。或是那千年沉香之远古,或是那万世檀木之幽深,能使忘怀而出窍,融于无声无色之太空之境者最是佳妙。麝香曾品得过一次,味道真的忘了;龙涎香只闻其名,未得其味,却不遗憾。惠安的恬静甘醇又如一杯百年老酒倒入心口,浸泡饥渴的心意。寮国的异域风情不时侵入,也算是一次意外神游。
对了,那天朋友送我一盒古意十足的芽庄沉香,点燃细品,有味道纯美干净,无世俗草木之生气,子夜时分,独自一人静心写作,伴我出神游魂,真乃忘却时空,穿越古今,变幻飘逸,不知朝日既临。
佛说放下,道讲清静,儒倡仁义,三学合一,细细一炷香便可全部收纳而再聚,出神入化。相对而言,那茶却不行,需更好的水与之相配,去哪里寻找原流原泉?石也不当,土气十足,坚硬无比,难入柔软心间。剑更不合意,寒光逼人,血腥四溅,心魂难平;花道是美,色却俗艳,品种繁多,稍有不慎便易迷眼乱心,实属修习者最忌讳之物。若把这几道合于一体,又嫌杂乱无绪,六神更难平息。故而唯有香道能静定神志,安稳常日不净之魂。所以,香,便成为儒释道三家必备之祭品。
佛说,修炼最贵于一门深入,不染旁杂,从诸相到有相,再到无相、无无相,如此可入四禅大定,而证楞严菩提。于是,不知何时起,我便抛弃了那养眼的花道、舒身的剑道、适舌的茶道、调节耳根的乐道,而一心专嗅净鼻的香道,借此来把常常失却的意根修养清理,让这难除的六识一日日减少,而至明心见性的那一时分,真我现出。
盘香、散香、塔香、雾香,那是游戏。观一炷香,那是独与神仙往来的印证,是隐居深山与僧道相语的静默,是感悟佛陀灵山拈花时的不禁莞尔,更是置身茂林修竹,唯与一片翠叶对晤中的释然了意。一炷香的烟不多,却悠长,长得望不到头,最后不知所踪又似有所影。它很孤独,却不寂寞;很轻松,却不放弃;很轻盈,却纯洁如水,随性自在,不拘不束,左右浮散,不依不驻,尽心适意地袅娜,不理世间杂声,抛却一切俗意,入青冥而自化,如鸡足山那枯坐了几千年的迦叶尊者。
品三炷香,是世间常规,却需特别的心境和超凡的雅情。先插中间,再配左右,三香齐立,备天地人三才,通达上下、左右、六合、八方、十维层法界,唤阎罗、畜生、恶鬼神仙、菩萨诸佛道、各位有情无情众生齐来相约。庄严法界顿时拉开多维大幕,一切冤情债主、古友新朋、前因世缘全来报到。似眼下年关将近,所有国人放下一切事务,全心全意为过好这一大年而忙碌而快乐。三炷香,就是三位无比优美婀娜的仙女,情思舒展长臂,神意起舞摆裙;还是三位玉树临风王子,活泼自在,五体传情,动静随心适宜。
然而,我品香却不如是,只盯着它的起意不动,看它一分为二,三化合为五。一线是佛,两边是法与僧,如来藏三宝俱足;那一点是道,生出了阴阳,再慢慢旋转太极,幻化万物;那飘散四方的是儒,进入众生肺腑,不知不觉是变成了仁义礼智。原来三千大千世界就是虚幻却真实的眼前,一恍一惚间,就是那一缕青烟的法身降临凡尘,你我就在因缘中聚合离散,或有或无,或在或不在。
我还专注于它们三者间的相互感应,看中间那缕青烟如何应对左右两边的搅扰,如何保持直立不改之意志,如何与两边的同伴同频共律、相依不离。那是直与曲的组合,是静和动的摇摆,是线与圈的对应,是一分为三的启示,更是阴、阳、阴阳的粗细交融。一支香是圆的,升出的却是二缕;二缕青烟相互一体,其中一粗一细,但并不均匀;而中间空空之境似有若无,由小而大,由条而阔,直至升入有形无形虚无之境;而突然成团散乱,变幻如电似雾,最后一一分化而逝,不知所踪。入九霄宫端,化祥云成烟?或浸入大地,随风而逝?抑或和合太空无为而再有为?吾出神不知,入定不管,只看它一变二,三化六,六六为九而升华为太虚一意识,轮转代序,不息不灭。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有无相生,聚散转回。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千年草木凝魂,万代日月光耀有神,纯一的木质,干净的自然,辽远的天地,无言无息的心境,不动不改之道性,呼吸静息,六根渐除。我是哪一根草木的本来,哪一种清香能浸漫坎坷的心田?
明镜非台,香息无踪,但万千神明俱知,百代祖圣安乐。“哆侄他。唵。阿那隶。毗舍提。鞞啰跋阇啰陀唎。槃陀槃陀你。跋阇啰谤尼泮。虎信都嚧瓮泮。莎婆诃。”一曲楞严咒心随口而出,天地俱安宁,万古更无常。
台湾师傅制作的沉香真的好神奇,那么长的香灰从头燃到尾,竟一丝不落,成一朵花形,静静地和我们相对而望。典雅的书屋,一片雅静,淡淡的香醇久久不散。
香有法性,香能传信,香能出魂,香能净化世间一切杂尘。只要凝神忘我,坐化而成灰,我便不落也不沉。
2020.1.23于并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