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日南华拜六祖

(2018-02-22 09:11:15)
标签:

文化

赵明生

六祖惠能南华寺

分类: 随笔

冬日南华拜六祖

冬日南华拜六祖

       生命有多少异想,人间便有多少奇闻。不怕我们做不到,只要你我想得到。

       没想到,平生第一次能扶老携幼,到千里之外的南国都市欢度春节,能在北方数九寒天之时,披一身暖阳漫步岭南轻柔的绿涧。

第一次听到韶关、佛山这些地名,是上世纪末看香港武打片《霍元甲》,感觉它们都在虚幻的文学领地。

第一次听到曹溪六祖名,是在成年读了佛经后,知道少林达摩师祖与禅宗,感觉这些都是神话,远离红尘人世间。

第一次真实地走进幽雅静谧的南华法林,第一次目睹近在咫尺的佛体真身,第一次清楚什么是肉身千年不腐,顿悟成佛,般若成智,是在戌年第二天的下午。

第一次知道,一个出身贫寒、目不识丁的山村野夫,能跻身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其塑像矗立于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与孔子、老子被称为“东方三圣人”。

第一次确信,生命平等,不分尊卑,你我都有佛性,一念若悟,众生便是佛之大道法理。

第一次听到当头棒喝也是修持,还有什么喝茶去,睡觉去,伸一指,寸丝不挂……原来它们真的都是在用心,与风与幡无任何的关联。

还有,那震动人间六根,让三界昏沉的众生惊叹不已的禅慧名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原来就诞生在这里。

一千五百多年的两棵坚硬的菩提树,就高耸于眼前,挺拔向上,茂密无间,有鸟在栖息,却无一丝的杂吵之喧。

冬日南华拜六祖

天空似明镜,无一尘染垢,映射着太阳无边的法力,整个山林幽静可充满了生机,却不会让人产生什么翩翩幻觉。

真的不需要去拂拭什么,刚刚旅途中落下的几粒尘埃,早不知遗落到哪里了,心与身彻底的轻松,随意而行,都在穿越历史的过往。从河北范阳到岭南新州,从蕲州黄梅东山到韶州曹溪,三岁丧父,打柴伺母,一闻金刚而顿悟,隐身南岭十九,宣扬佛法四十。曹溪水清,韶关风和,南禅一宗,一花五叶,根生叶茂,中原沃土,般若智慧,法林始成。佛入中原分八派,禅宗则成为至简至高至真至妙之大众绝学。

中华有福了,儒道释三学终于正式合一,而不再相互抵触争执。CHINA与瓷,与禅,与智慧,与顿悟,与惠能,一同融合于眼前这一座翠绿的山涧寺林,成为中华大地上一处绝无仅有的宝刹福地,静静地蕴育着天地的奇能,散发着一种特别的安然与灵动。

今日我来古寺幽林,过曹溪门,跨放生池,仰望宝林门,敬拜天王殿,在大雄宝殿前下跪,在灵照塔前静心,止步于六祖殿前,百念齐息,心室顿空。时间瞬间坍塌,三界一片寂然。不知何时产生的期待,却一直不知在追求什么?此时应该忆起些什么?既然佛法妙理,非关文字,那我来朝拜,又关何心何意?

据说,参拜南华寺有一规矩,欲敬香者,先得到寺后的卓锡泉净手,净心,然后再到寺前的钟楼、鼓楼间,虔诚焚香敬拜。原因是当年惠能大师在此泉里浣洗过那件世间珍宝、万人欲夺的袈裟。而卓锡泉好似早就淡忘了这些陈年往事,依旧涌流不绝,清沏甘冽。

卓锡泉水清如玉流,从后面巍峨的山峰涌出,长年不息,溅珠碎玉,不断冲刷着众生身心里的种种世尘杂念,然后,让我们瞬间成佛,脱离人世,不再轮回六道。这是何等睿智的明心见性?哪方、哪国、哪地、哪时能有此等纯性之人临世,一语中的,不二法门?就连佛祖释迦牟尼都得苦修苦练十几年,端坐菩提树下静悟四十九天,方才明见真理,惊讶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今日从中土南国一獦獠之地走来的这位憨憨的野夫,却一闻经语便知晓大道正法,瞬间远离妄想,而得一切显现。世间再有如此高超智慧、却大字不识几个的普通樵夫吗?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此“我”,非释迦肉身,亦非六祖草民,更非曹溪这座山林,它是无形无影之性,纯真至妙之心。一心藏三界,三藏归一性,心明性现,性出我成。这就是禅之真味,隽永深髓,却不可言说,一说便不是禅,便是相,是错。

冬日南华拜六祖

故而,轻步漫行于整个宝刹的重重院落,穿行于各座肃穆殿堂,我不敢高声一语,快步一寸;不敢与父母同声,与妻女相谈。我的心还不能顿明,满眼都是尘相,蓝天与白云识得,柏檀与水彬正相依,挂满整个大院的彩旗呼呼有声,高扬四方,我却看不出自己的心在哪里安住,幡如何才可以不翻不动。

“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盾古佛衣。不向南华结香火,此身何处是真依?”佛学大师苏轼如此深挚的向往之情,道出了不知多少求佛敬佛人的感动。于是,我抬头信步,观伏虎亭,过飞锡桥,到无尽庵,转灵照塔,不断寻觅着这位大学士当年留下的旷达而睿智的足迹。

然而,我却读到了这样起伏爽快的诗句:“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状元身份,宰相高位,宋末三杰之一的文天祥一到此地,竟一反常态,可以笑看山水,静坐风云,这又是何等的淡忘与归真?

冬日南华拜六祖

望南华,南华望,虚云舍利幻,憨山塔下身。梅岭南归千里隐,法门不二确信真。心与色,哪个空?色对法,不能相唔。当年一心向佛的梁武帝听从达摩之言而建此宝寺,却一无功德。则天皇帝屡次敕令六祖进朝为之讲法,却遭拒绝;日本军侵寺入院,破身窥秘,惊叹之余惊骇退兵;文化革命造反,小将无知更无畏,挖肝剖肺,街头遭奇辱。一付瘦弱老头,一躯平常枯身,历经千年风雨而面色不变,端坐紫金莲花台,闭目安详,神态尊圣,其智慧光芒百代不折不衰,从南华到南亚,从东方至西方,从心灵到肉体,这是迷信与科学哪一量级的较量,何等形式的对决?

真的想细细察看眼前这副千年不朽之尊身,到底是何种物质构成,具有何等的神奇法力,能把生命的本质,万物的来源,你我的生与死,世界的过与往等等谜团,瞬间明晓,且永久此瑞相,让后代信奉不疑,宣化佛理,生生不息。难道它仅是夹纻法塑造之因?

端坐于六祖殿内正中央,被鲜花和彩幡簇拥的六祖一直无言相向,不动不作,幽暗的面容仍旧光彩耀目。哦,本来无一物,何处觅般若?放下吧,一切皆空,法相更空,世界本就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雾,何必要屡屡去拔弄这些是非杂乱之绪呢?

既然五祖弘忍亲自交予的那套衣钵袈裟,六祖已将它毁掉,那则天皇帝赐慧能的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等物,还有留存的必要吗?既然真正的佛法是“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那我还四处上庙请经书,昼夜书写文章干吗?放不下,是因为有贪欲;见不到本性,是因为不明理;理法同体,人佛一身。欲求快乐幸福,便跪佛求神,如为上一炷香,香客们都拥挤得不可开交了。世人呀,真的迷信。想想,还是虚云老和尚纪念堂那幅对联写得好:“参见祖师必须空心无我,来到佛地总是宿世有缘。”

是的,大年一过,我便带全家驱车百里来参见六祖,这是有心还是无心?此心与彼心如何区分?真我和假我怎样无间地合于一身?幸福与执着又是如何亲密交织着,死死束缚着你我先天和后天本性?再看本焕大师所题之词:“宝林道场承东山法门衣钵真传留圣旨,黄梅心印授南方樵子风幡非动泄玄机。”前二天,还到深圳参拜过本焕大师驻锡的弘法寺,看到本师书写的那个特别的福字,听到了大师某一年为前来朝佛的香客每人发一分钱的故事。我在思忖,佛的玄机到底在哪里?成佛与钱与财与权与名利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联与取舍?

冬日南华拜六祖     突然,前面的人群一阵涌动,人们纷纷让路于两边,原来是一位衣着黄色佛衣的年青和尚,三步一叩头,头头着地,匍匐前行,即使叩到高高的台阶上,也没有止息,头朝下方,毅然地屈下身躯,五体投地,然后再起身再匍下,一片尘阴明显地记在额前,从我的面前走过,那眼神平静深幽,不可探量。

诞生于古印度之佛学,只有禅学,没有禅宗。是28代传人达摩携禅来华,之后,经五位祖师的相继传承,建立了禅宗,至六祖,以行者之身,广收门徒,大力宣法禅宗,成为佛祖释迦牟尼嫡传的心法第33代传人,成为中华大地一朵至高智慧之奇葩。与道同位,合儒而行。

遍数五千年古老国度悠久的文化历史,这位俗姓卢的北方男子之智慧与行为,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智者矣!面对此等平凡而非常的智者,如我们这般的凡生肉胎,焉能不投下这卑俗的五体与四肢?相较来看,那些山里寺外的修持者,获得世俗种种称赞美名的胜利者、成功者、商人政客、文化名士、道德标范等等,在这位目不识丁的农人面前,又有那一处值得一提?有哪一丝光彩可以拿来炫耀?

八十岁的老母你安顿得好,千里跋涉你行走得坚,人有南北,佛性不分南北你回答得妙,八个月的舂米粗活你干得实,十九年的戒条你恪守得严,佛祖的真谛你传扬得体义皆合。不求后天勤奋,只明先天本性;不顾身份地位,唯重当下所安。这样的智慧之路,成佛之法,谁教你开?谁导你启?莫道成佛尚须千万劫,心定不染瞬间顿悟是。惠能,你是哪劫古老大佛化身降世,让千年之后的吾辈连惊叹一声都不敢,不能!

冬日南华拜六祖

流传万古真身像,明性瞬间唯惠能。佛山何等庄严,法苑宝林独占曹溪山水;圣迹奇显灵异,大云甘露遍洒震旦乾坤!

距广东韶关约22公里庾岭分脉的南华山,峰峦叠翠,古木参天,环境清幽。在幽静的曲江马坝东南6公里处,有一座名冠岭南禅林的南华宝林寺,这里,惠能驻锡讲法40多年,最后以肉身坐化。一千五百多年来,此身无烦无恼永守本真,惯看往来风月,自由自在,如来如去,似梦像幻还如电……

 

2018.2.21并州


冬日南华拜六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