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明生
赵明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627
  • 关注人气:7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隐翠华山

(2017-11-16 07:39:23)
标签:

旅游

文化

终南山翠华山赵明生

分类: 随笔
道隐翠华山

道隐翠华山

 雾烟、雾霭或是雾霾,隐藏了一个偌大的世尘。城里与城外的距离,让一个终南山给牵拉得不分彼此。语曰:“大隐隐于市”。我怀小隐之心,欲自由穿越虚空与尘相,于是,便把寺院里带回的静穆与庄严装进行囊后,就坦然起随风而行,遇水则止的出行。

终南山上有隐士,采菊东蓠却不与我相见。我是谁,欲来古都觅何仙?隐隐约约一个不轻不重的念头,要随青鸟去一探看。

虽然,时针在滴答,菊花已凋,枫叶早谢,可天地还有一片末老的清香,不浓不淡地抹在南山之边。这是六根与六尘的对应,也是自由之后不定的诱惑。

都是雾,穿行着车流,一眼望不到边。出行的车已开来,自己的脚印全由自己丈量,眺望淡淡一线终南之秀,我来也。巍巍1500公里的南北秦岭,与八百里秦川一个撞怀,怎能不让人醉跃而起?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太乙就是阴中之首,山中之木。诗佛深谙阴阳之道,故起笔就与众不同,融儒释道三学于一诗,曲致而又自然,流传千年而不朽。不尽兴从中来,也来一首打油五言,唱与同行倾听,欢喜闹笑山路十八弯,秀发白翁无忌开颜。

红豆恋南国,才子隐辋川诗佛饮晋水,何择居周南?

古都秋色旧,问道寻新篇。樵夫笑农舍,翠峰居深巅。

道隐翠华山

有农家小伙摩托车的一路相随,翠峰便隐约现身于山岚云雾深处。但首先示身的是一幅巨大的山水古典意蕴图画,那是承传了千百年国画中最为基本的山体斜面的折射。浓雾不去,淡里有疏,远近适宜。刚一落墨就随意泼洒,又节省出几许放纵的心绪。要宿墨了,就精心点缀几处精致之皴点,这是阴阳之交最恰当的无间技法。还有一百八十度急转时的颠倒特写,由不得你不用心细细临摹。侧锋用流畅的笔法成锯齿形线与面,笔痕变化多端,光影明暗交替有致;逆锋用笔,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便是一幅苍劲古拙的原始风貌,偶尔再来几处皴擦点簇,笔痕丰富而虚灵。大自然无始劫以来形成的汉族传统山水画工,是否也包含了“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的易道之妙,而让神工的妙笔,透露出几重“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之禅意?

阴光吐艳,红叶见斑,绿柳还柔,荆棘遍布静寂的四野。玉兔如山而卧,我却总是不能望得形神皆备。追问一位长者,他随手而指向一块巨石,语气十分肯定:“就那里,真的是一只跃跃欲动的兔子”。这里,任何一块突兀而出的巨大山岩都可是某一活生生的生命,生命与生命相居,便是苍茫的过去和古朴的现在对立而起的巨岩丛堆,其间杂着红黄绿白的柔美,留白与紧密,浓笔与淡彩的呼应,柔软搭配坚硬,都是最真实自然的构图与表达,后人根本不必怀疑它的纯真本性。随意的一个手笔,便是一处绝有的世界地质公园。

再说那挺拔而出的太乙石,高高直直的,耸于翠峰之旁,酷似一出世真人,不与野老争席,淡泊飞鸟相疑。知者不言,言者不智,为道者只求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终南终成无为之山,静心地收藏着闹市里放飞出来的各色众生。

过风洞下的玄关,汉武大帝拜谒时的道场,参四大天王的威武。一棵百年巨松横出云海,指向空白天际,那是茫茫又莽莽的终南真容。“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那么,松之精神便丽于四季,更撑起无边的日月晴宇。朝阳正升起来,霞光无际。

道隐翠华山

提一口气,如轻猿捷羚,上崎岖十八盘,转摇晃栈道,仰首而叹几声消灾神咒。在天都峰的险要突兀惊叹之际,佛祖世尊不知于何劫何时,越过大山的层层褶皱,不经意间造化出一座悠古庙寺,安稳地耸立南面至高的峰尖,启示如来无中生有之飘渺神功。说那是南五台,距今也有千年历史,相对不过几公里的距离,隐约中有阿弥托佛法音凌空而来。

佛的距离不可限量,与太乙真人遥遥相对,我处中间的狭窄山道,左右对望,都是世间绝佳的取景角度,凝神片刻,便将这人间仙苑叠加收入。更有美女妙者,单脚踏在悬空的万丈悬崖石边,三肢起舞且蹈,何似在仙界!

道隐翠华山

海拔1414米的翠华峰不知何时,突然崩塌了,但倒下的巨大躯体,却化作无数残峰,残峰规模不大,构成一幅奇特的花岗岩峰岭地貌景观,成为世界一大奇观,取名为甘湫峰。这世界第一的“崩体巨砾”,千兽百怪,嶙峋峥嵘,直指苍穹,甚为壮观。让同行的地理老师无比惊叹,说这是最好的教学课堂。我则久久凝望着远方那一泓无波的静澜,已有点点绿痕,泛行于明镜之中,优雅得体,色泽合心。那颗刚刚还如火焰般浓烈的千岁银杏树,是否仍然在那里继续相伴那巍峨的山体,守护着心中无比绝胜的明湛之心?是名天池堰塞湖,千里秦岭唯一明珠。

山雾惭去,真容宛来。秋山映苍翠,暖云出潺湲。原来,佛道真谛竟如此的相似。太乙立真峰,清傲不孤;佛祖卧山腰,安详随性;一阳刚不屈,一随势就利;一幽暗远逝,一直抵眉宇;左如华山陡险,右似秦塬坦然;道人隐居,息心修炼,翻云覆雨之妙法,欲改天换地;菩萨救世,遍布禅意,警世断欲之梵声,愿去恶存善。身陷六道山路的我们,情趣大增,前呼后喊,哪管其他游人是俊男还是靓女,前面白发,后跟垂髫。我不再为人师表,我是俗人,我怕谁?

道隐翠华山

翠华绚丽真,秦汉唐王远。李世民避暑消夏的行宫在哪里?有无并州晋阳之遗风?汉武大帝设坛祭天的雄姿,能否和靓妹拜谒太乙神相提并论?出太乙宫,入观音庵,游乐与参禅并举。洞穴中看冷气缭绕,寒风刺面的景象让我不禁感叹,秦岭与终南之交处,是否也有佛所谓的十八入之神秘妙境?佛道两家的界限,到底从哪里分割?阴阳昏晓的时辰,天地可有清晰的分野?

满眼的山雾不时扑面而来,秋高气爽,红叶还可遍布沟壑,层林幽绿,万山起伏,次第开展,那是无边无岸的云海仙境。大坪南山的柿子透露出圆巧,山涧两边的枝蔓上还有零星的猕猴桃可采到。不管如何,这满山的野味是真的,头项的蓝天是真的,都是虚空无垠,真空生妙有,大兴善寺里的佛理再次让我惊叹。那么,坚如金钢的楞严大定,是否也如是,虚无生万法,妙不可言?

大脑阵阵发晕,是山路太高,身心完全悬空,没有了依托?陶醉久已,浑身的疲惫便忘却了,转身再望,欲辨还有言,彼处原是翳芳湲。始皇真的在此狩猎休闲?玉女潭、双龟戏水、金童玉女、垂缎珠帘、秦岭小瀑布,动静相守之溪涧。我只把惊叹的目光驻在山花丛中一隅,觅到一幽居处,暂留这不静的三魂。

道隐翠华山

亲密接触到山间土路的朴实和厚重,想遥远时的那一瞬间,不知何因,天地突然摇动不已,巍峨挺拔的巨峰哗然倒下,山河为之变色,草木为之惊魄,那芸芸众生身在何处?如何躲避这突至的灾祸?又想那天地倾斜后,错乱了原来所有的章法,如注的洪流突然无路可夺,便四处狂转翻腾,如发怒的雄狮,在沟壑里徘徊,挣扎许久后,最后只好于两山最狭隘之处止步前行,观望许久时便安然而坐,如仕女一闺静,是成心修佛?还是寻机再起?

再想,弹指千年已逝,沧海化桑田,秦岭之余,终南起山,山水漫长相融而渐增浓郁的人文气息,经过天地历史无情的搅缠,最后经络变迁,气脉改路,如今的我们压缩时空,融入天地之间时,又能感受到怎样的秦南水岭的记忆与脉息?是消夏纳凉,天池湖畔吃烧烤、喝啤酒、看演艺,一家人其乐融融?还是如一些看透世尘之士,别妻离子,退隐一隅,深山不老,只等一日化虚成佛得道?《易》曰:古者伏羲氏仰观象天,俯察法地,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看来,此言实是不差。

深秋午际,岚雾在不断地即升即散,红黄相间的树叶满山满坡,密封着山体,尘埃随时都可落下,老君庵、金花洞、玉案峰等也同时隐现。那么,置身红与尘与雾之中,我们又该在何地息机,从何而归?

道隐翠华山

“出家就是一种逃避,最起码是对家人的不负责。”寻觅一天也没有遇到一位隐居的道士,失望的同伴纷纷议论。

“为何没有听到有关翠华山的神话传说?”

“到处都是故事,山体崩塌本身就是一个传说,我们此行也是一个传说。”

什么是传说?把眼前的山水实景绘成艺术的图画,就是一种传说;把秦岭的一角一道一处,看成虚幻的人生也是一个传说;本来是随心所欲,各自活动的计划,谁想,最后却来了个集体秋游翠华山,观拜佛道两世界,这个美丽的现代传说又该如何解答?

《易》还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吾辈此行,是而上,还是而下?


道隐翠华山

道隐翠华山

老子又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是的,管它形的上与下,大道是无形的,正因为无形才可生育天地,运行日月,如果没有人去理弄这些形和不形,若大的红尘世间不也就能常归清静了吗?

出翠华山门,无边的雾霭又在重新回聚,夕阳安然,朝着古老的秦塬慢慢降落,车窗外一片模糊,万籁渐隐其中。

寻道翠华山,终不知,道在远方,还是近处?是幽静,还是激越? 

道隐翠华山

翠华山位于西安市城南30公里的太乙峪中。由于峪口有汉武帝元封二年修的太乙宫,又称“太乙山”,传说太乙真人在此修炼,而得此名。

此诗为王维创作的五律《终南山》。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史称诗佛,喜爱参禅悟理,曾于终南蓝田辋川修建别墅,修养身心。

终南山,也叫周南山。

十八入:佛家在认识世界方面的一种很细微的看法。

 

 

2017.11.15于太原

 

道隐翠华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