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梧桐书院之邀,上周日下午,在梧桐书院进行了一场有关“《金刚经》空性之解”的佛学讲座。三个小时的讲解,让前来的各位同修法喜充满。想补充一事,本来,院长从书院的情况出发,原定16人,最后来了28人。几位同修带来了鲜果,供桌前礼佛。讲座结束后,我专门数了数,有一盘水果数目,不多不少,正好是28颗。想起上一次讲《法华经》出现的同样情形,令人啧啧称奇。
且把主要内容记录如下:
《金刚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般若系列经典。“金刚”是一个比喻,喻指印度的金刚石,即一种非常坚硬高贵的钻石。它最光明,最坚硬,也最珍贵,作用猛利,能破坏一切,而不被一切所坏。金刚是贵重的宝物,以譬喻生命中难得的那一佛性、佛心、如来之心、真种子。同时也只喻用此来破除一切外在诸相,喻文字般若能断众生种种疑惑。它还可以形容般若,喻观照般若不被一切碍见所侵犯。
“般若”也即众生自心灵知之性。所以经中释尊说:《金刚经》“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如来所说这个法,是为发大乘心的菩萨所说,是为发最上乘心的菩萨所说,可见这个经非常殊胜。
佛教的经典,在中国翻译流传的有数千卷之多,而流通最广、注疏最丰富者,除了《心经》,就要算《金刚经》了。它的译本也最多,而数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本为流行。
“般若”是大智慧。“波罗蜜”是到彼岸,也可译为度无极。本经是般若是波罗蜜,故称般若波罗蜜,是可以解脱一切世间烦恼,修一世福德,从而教人成佛的无上经典。
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的影响之大,流传之广,是其他经典所无法比拟的。中国最大的佛教教派禅宗,就以《金刚经》为立派之本。禅宗六祖惠能原是岭南一个樵夫,因为卖柴,路过街道,听到一户人家念《金刚经》,在心灵上产生了极大震动,便千里迢迢地来到湖北黄梅县东禅寺,参见五祖,出家为僧。八个月后,五祖向惠能传其衣钵,是为禅宗六祖。在传法时,五祖又为惠能解说《金刚经》,至“应无所往而生其心”,惠能终于大彻大悟。六祖惠能从发心到得法悟道,都没有离开过《金刚经》。
《金刚经》与禅宗有不解之缘。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因《金刚经》而出家,因《金刚经》而悟道成佛。
《金刚经》是一在次法会上,由世尊与解空第一的大弟子须菩提对答而讲得来。其主要意就是一个“空”字。前部分讲众生众相空,后部分讲一切法空,共32品。“空”最为难解,但本经却解得非常巧妙清楚。全文其实只要扣住一个“相”,便可解除开文中所有难解之意。
“应无所往而生其心”八个字是其精要。“无所住”又最难解。知道什么是“有所住”,才可知什么是无所住。“有所住”和“无所住”相差就那么一点点,如一张纸的两面。“无所住”就是不着一切有形和无形之相。
《金刚经》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世界的本质、本相、真象不是我们眼中所看到的有形有色,形色万千的世界,而是无形无相的真如实相——“空”,这才是我们眼中的所看到的有形有色,形色万千的世界的本质、本相、真象,这才是真正的世界。其它的以此类推。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这一哲学思维方法,在此可谓是最典型的应用了。
这里须清楚的是,世尊在讲万物的空性时,把自己也给否定了,即如来我也是空的,如来我所讲的法也是空的,众生不能着一切相,任何相。一旦着相,便不是真法,不可见真如来。就是经中所说的“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但任何事物又是相对的,世尊是站在一个至高的角度说以上这些话的,低下如我们这些凡生,在明白了这一道理后,在具体的实修过程中,还得对世尊给予无限的尊敬,对一些修炼手法还得利用,否则,就沉入玩空的状态,落入虚无之中了。这是读《金刚经》最可怕的。
如何不着相:把心放空,放得什么也没有,连空也没有便成。到那一境界,还会有如来之相出现吗?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这点,那就先着一点佛相,然后再把佛相丢开。即先乘法船度过彼岸,然后再丢掉法般。换种说法,便是用心找心,借心去心,依相不执相。
这真的是一门修炼大法,需我们一步步去修。
明白了以上道理,下面《金刚经》里的这些名言,便可一读就明白的。
1,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2,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3,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4,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5,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6,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7,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8,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9,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10,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11,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1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