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明心学讲座(二)
上周日下午,继续在107书友会上讲阳明心学。
主要内容有:
一,
阳明心学的创立是上承孟子而来,越汉儒、宋儒,集儒释道三学而成,其“致良知”一词便是从《孟子·尽心上》中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而出。只不过孟子的良知良能又根于孔子的仁义之学。
二,
所谓致良知者,就是找到生命中本来就有的那颗真心;良能者,就是你我本身具有的一种生命本能。如善、爱、宽容、仁义、贤德、智慧等。
三,
王阳明是集立功、立德、立言三者于一身的真儒、大儒,没有他的心学,中华文明之华之果很难盛开成现在繁茂之状。他是自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圣,其功绩超过程朱等人,明清之后那些著名的儒学家、佛学家、道学家或流于理论,或沉于表相,或匮于德行而终难以将他超越。在他面前,他们只得甘拜下风。
四,
阳明心学成功地指导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也培养出近代两位著名的领袖人物,在当今天时代发展日益快速的今天,也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建设与发展。
五,
如果说孔子、孟子是菩萨再世,专为度人而来,那么,王阳明便是大觉大悟的又一位智慧超凡的贤圣,他是专为兴盛中华儒学而来,其心学便是六祖惠能的顿悟之法,而程朱理学则属于神秀之渐悟之门。但最后,他还是归于儒家,是他提高了儒学在后期历史的地位,发掘了被埋没或扭曲了近千年的儒学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否则,儒学真有可能被历史所淘汰。
六,
“致良知”的过程就是如何为圣的过程,把本来就慧足的心修炼出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强调生命意志和情感的投入,但也不可过分执着,而把那颗心引导一个偏激的地步。澄静体悟是其关键,具体的做法其实也很是简单,只要精进不怠去做,功夫至了,自然会成。
七,
《传习录》里徐爱写有一简短的前言,通过前言,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所达到的境界是非常非常高深的。我们千万不要把他看作一个瘦弱的老头,普通的儒者。他最大的成功我认为是在实践生活中的真实应用,在这一点上,之后再无第二人抵达他的高度。
八,
如何尽快读懂《传习录》?教大家一法,静下心来,三分钟,默想默念,王我合一,效果非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