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香太原——迎泽区图书馆国学公益系列讲座第58场总结分享

(2016-08-19 16:59:29)
标签:

太原市文化局讲国学赵

明生

文化

分类: 小札
书香太原——迎泽区图书馆国学公益系列讲座第58场总结分享

书香太原系列活动——迎泽区图书馆国学公益系列讲座第58场总结分享

813日下午3点,天地大道的力量又将大家聚集起来,共同在赵明生老师的指引下,学习《道德经》的第十四讲。这次的讲座,席下又多了不少新学员,其中还有几位是年愈花甲的老人。在开讲前,赵老师说,家里有老人便是福,老人越长寿,越健康,越是我们的寿星,全家人都会得到庇佑。今天,我们的课堂中多了这几位老人,他们是我们道德讲堂的福星,会使我们授道解惑的这个场能量更加大,我们非常欢迎他们的光临。

之后还是常规的静心活动。在赵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先是关注呼吸,让它绵长低缓,吸气时,将气提至中丹田,呼气时,再沉至下丹田,之后将注意力集中在下丹田。往复几次后,便不再关注,呼吸轻而长,心中只守住那个“一”。大家都很快进入宁静的状态,体验着那种身心放松,全身舒爽的感觉。之后,又继续上一节训练过的“体呼吸”。在老师的指引下,想象身体八万四千多个毛细孔全部打开,一呼一吸之间,感觉每一个毛孔都有“气”在进出,感觉十分美妙。赵老师强调,想要真正理解透彻道德经的真谛,没有长期静坐内观的实践是不行的,而且,这也是我们求天地大道的一个最根本的途径。

随着静坐的结束,大家共同回顾了《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即天下最大的善。就像水,它对世间万物都有利,却十分卑微渺小,地势越高,它越向低的地方流去,即使是众人厌恶的地方,就像臭水沟、泥潭,也有它的存在。看似“不争”,最终却与山一样高大,被世间万物所需要,所赞美,这就是道啊!水看似柔弱,但如果我们想“消灭”它,却 没有办法。遇到高温,它便成为水蒸气,遇到低温,便成为冰。不论用什么方法,都奈何不了它,这便是它的强大之处。不像钢板,看上去十分刚强、坚硬,一折,很容易断了。我们人也是一样的,想要做到“上善”,想要离大道越来越近,就要像水一样,圆融,趋下,不争。世人喜欢金钱,我们就将金钱捐出去;世人喜欢名利,我们便将名利让给他人;世人争强好胜,我们便平凡谦卑。人,常常因刚强而死,很少有被人欺负死的。试问,在一个单位中,你什么荣誉都让给别人,什么好事都先想着别人,遇到事情先思考自己哪里不对,而不是指责他人,还会有人对你不满吗?看似逆来顺受,实则是在生活中最真的修行。看似吃了大亏,到最后,老天是非常公平的,各种好运一定会全部还给你。

我们古人发明了一个词,叫做“男尊女卑”,我们一贯认为它是封建糟粕,是封建思想,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今天我们学完这一章节,便知道所谓的“卑”并非贬义,而是谦卑之意。男人属阳,女人属阴。古代的女人能包容一切,对丈夫千依百顺,将家事打理的井井有条,是很伟大无私的。这里的“女卑”不正像水一样吗?阴柔无比,却无人能敌。现代人都说“女子要当半边天”是多么的愚昧无知啊,男人是天,因为他阳刚,要高上,直立,宽广,自然应该和女人不同。男女应该各司其职,女人不应该争当那个“天”,而是要做那广袤无垠的地,容纳万物。这样才能阴阳合道,这个家才会平衡、融洽。

上一章阐述了谦虚,第九章刚好与之组成一对。第八章老子的核心思想,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九章,老子是讲要建立一定的功业之后的行为准则,就要知足,要适可而止。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是因为不能守住自己的贪欲,不知满足,而最后落得个一无所有的下场?大家可能会问了,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事情发展到哪一步就叫做“盈”?你可以这样,假如上天定好我们最多能到80分,等到60分,就知足吧,就该停止了,这样比较好把握。千万不要到了临界点,到了80分,就十分危险了。一旦超出一分到了81,一切便重归为零,这就是天地的法则,这就是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财富多到一定地步,没有谁能够保守;由于富贵而骄傲过了头,是自己留给自己的灾祸。你看那些“大老虎”们,哪一个不是家里的钱堆得满满当当的,最终被发现了后,便一无所有?这就是人到了一定地步,骄傲得过了头,谁都看不起,最终必然会自食恶果。因此,“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功成名就之后,不再身居其位,而应适时退下,这才符合天道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范蠡。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定居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 就是因为他明白老子所说的这一道理,功遂身退,安享晚年。

第十章较前两章,就比较难懂了:“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首先,从句式“能……乎?”可以看出老子语句的委婉和对于他所说语句的肯定。这几句话语可这样理解:“应该是这样的呀”,“难道不是这样吗?”“你们应该都能做到这样的呀”。

关于这一章,网上还是书上,翻译都不尽相同,赵老师为大家讲述了他的理解:“营魄”即精神,第一句话讲述在静坐内观中,将精神意念守住一个“一”,不要离开,不要有杂乱的思想;第二句话,涉及的内容是“观呼吸”,这是道家修炼的一种法门。我们普通人的呼吸是通过肺部呼吸,通过修炼,可达到体呼吸,即我们刚才静坐时所习。修炼到最后,也就是可以达到最高的一种呼吸方法,叫做胎息。什么是胎息呢?大家想想婴儿在母体中的时候,是用肺呼吸的吗?不是,他用的是胎息,这是我们人与生俱来,先天就会的一种呼吸,我们后天的修炼,正是为了找到先天的自己,一旦启动胎息,内观也就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就算埋到地里,沉到水底,也不会死,因为已经不需要用我们普通人的这一套后天的呼吸系统了。知道这些,这句话便被解透了。

内观时,呼吸柔弱到若有若无的境界,就像婴儿的胎息那样。下一句话中,“涤除”即清除,“玄”即幽深,“鉴”即如明镜般照见,可理解为“明心见性”,在内观中,不断涤除后天心,七情六欲,不断往深走,才能达到明心见性的地步。“玄”,在道德经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字。第一章中就讲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是这个意思。不断深入,到十分幽深的境界,静到极致,便可找到真我。这三句是针对独自的静坐修炼,下一句是针对君主来说,在爱国治民的过程中,应该无为而治!“无为”即在治理过程中,不要强硬实施一些政策或主张,而是顺应天地规律,让它自然发展,这才是最好的治国之道。这就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即“无为而无不为”。

最后一句话中,“天门”是我们人身上具体的一点,内观修炼时,达到一定境界之后,灵魂便可进出虚空,看到宇宙部分的真相。“雌”为阴柔之意。“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最后的两句话概括起来讲,是表明了生命的自我寻找与养育之道。在明白宇宙真相的过程中,守住先天那颗真心,不要将后天的认知加进来。等到找到那个“真我”之后,要将它蓄养在体内,但只让它自己存在,不要占为己有,不要执着,也不要自负骄傲,觉得修炼得很好了,也不要支配约束它,要顺其自然,这,就是最高深的“德”。

课上,赵老师引用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好多事例来让我们更透彻地理解老子的话语,也让我们觉得《道德经》并不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晦涩难懂的经典,而通俗易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宇宙真理大道。通过赵老师的引领,让我们也懂得了怎样将其应用于每个人的实际生活中,让我们对生命的真相也更加透彻了。 

书香太原——迎泽区图书馆国学公益系列讲座第58场总结分享

互动环节,有学员问如何解读“玄”字?赵老师让我们一笔一划地一起写这个字,一点谓之太极;一横其实是围绕上面那个中心,划出的一条线,它其实并不是直的,而是弯曲的。寓意天地分开,阴阳有别;之后的两折,表达不断地旋转运动,即静坐时,我们可以不断地深入到一个十分幽妙的境界。最后那一点,是个小手,朝相反的地方旋转,表明天地的旋转是相向的,并不是只朝一个方向转动。

还有学员问《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感觉逻辑不通,请赵老师解答。赵老师答曰,当我们身处于一个大道不再盛行,道德沦丧的社会中时,才会出现所谓的“道德模范”。正是因为我们忘记了“雷锋精神”,才要提倡“学雷锋”。如果大家都是大公无私,都是道德高尚的人,那么每个人都是“道德模范”,也就没有“道德模范”了。现在我们提倡孝老爱亲,如果有一个媳妇儿,伺候婆婆无微不至几十年,我们现在会觉得真是难得啊,这样孝顺的一个人,值得社会赞扬,但放在古代呢?家家人人都如此,都是这么孝顺,所有媳妇儿都是这样对她们的婆婆,我们还会觉得这稀奇吗?听到这里,大家醍醐灌顶,终于理解了古人所说真意。

赵明生老师上课精彩语录:

1、如果想真正理解透彻《道德经》,没有长时间的内观实修很难很难。

2、凡事不可太过,要知道满足,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感觉够了便够了,适时而止方可永恒快乐。

3、上古时,诸子们发明的语言,好多都是真理性的,尤其是成语,没有一个是贬义词,这一点很重要,对知晓我们的文化,有着十分的指导性作用。

4、老子其实并不清高,而是一位特别谦卑温和之人,好多时候是以商量、柔和的口吻在劝诫世人。

5、“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教我们的大智慧。它的前提是通晓宇宙大道,否则,难以理解它的本质。

书香太原——迎泽区图书馆国学公益系列讲座第58场总结分享
此文是张晨星学员书写。特此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