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太原系列活动——迎泽区图书馆国学公益系列讲座第52场总结分享
2016年6月18日下午3:00,迎泽区图书馆6楼赵明生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道德经》的第八堂讲座。
赵老师首先把大家从炎热的夏日拉回到了“心静自然凉”的静心活动状态。把亢奋的阳气转化成清凉的能量。想象天地、阳光、正气、能量一切充沛。“我在光(气、能量)中,光(气、能量)在我中,我与光(气、能量)同体。”学员们面带微笑,呈现出由内而外的喜悦和祥和。
静心后,紧接着讲述到心是总的能量库,所有的活动和思考都是在耗心、耗气和耗神的能量。夏日心不动自然凉,冬日心不动自然热。天地没有热和凉的感觉,没有所谓的好坏,阴晴、地震、水灾等对大自然来说都是正常的。大自然按照规律在行走,不按自然走的人类则有了凉热的感觉。
由天地自然引入了《道德经》的第二章的讲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 ,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 ,高下之相盈也 ,音声之相和也 ,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 ,为而弗志也 ,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上一节提到事物是360度,圣人是站在360角度全方位的、圆满的、至高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而我们常人有时是30度到60度来看问题,甚至连180度都达不到。美的根源是丑,不好的根源是恶。美和丑是不可分割的,外表的美丑和内心的丑美是互通的。所以看一个问题必须放长远地来看,放在360度来看。如同前几日太原出现的双彩虹。彩虹出现本身就是光、气、能的聚集,我们肉眼看到的彩虹只看到半圆。其实彩虹是一个满圆,大自然中就没有不圆的。双彩虹的出现,则是两个维层在各自运行的过程中同时也在互相争斗中最终达到了阴阳平衡、和美状态的结果。《尚书》中曾出现很多记载此类奇象和瑞象。这就是天文学研究的雏形。只有这样来了解天,才能达到天人合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天下美的原因是丑,善的原因是不善。美和恶是对应的,对立的,一体的,相辅相成的,可以相互转化的,又是互为因果的。善中有恶的因子,恶中又有善的因子。老子把问题看成一个360度的圆满的。
赵老师举例形象,用电话线的皮套来形容事物的圆满。表明一个道理,事物的内外是连在一起的,而且是几方面的关联。赵老师用一组形象的植物做比解释“有无之相生”。西瓜、葫芦等植物就是由空到有长成的,果实的长成就是能量循环而形成的,而果实中内心的空与果实外面形的结合,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道”的体现。植物如此,任何事物都是这样的。而整个宇宙都在进行着能量的流动、交换、转换、离散
……永恒不变。无限的尽头就是有限,万有的后面就是一。正因为事物的形成是无数因子与条件的机缘巧合,能量集聚,所以我们才需要有“成功而弗居”的心态。一颗果实的收获,不一定就是那位农人耕种的结果,还有天地的功劳,其他植物的相助;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也是如此,是无数生命相扶的结果。一种“空”和“无”的教育所形成了孩子的现状,也许“无为”的教育才是真的教育。学习了《道德经》就应该把思维放开,放得多大就有多大的智慧。
“难易之相成”中的“成”有成就、成功、成长、生成等意。“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是这个道理;从易到难(深入浅出),从难到易也是此理;因通一窍而通其他亦如此。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的起点。如同爬山选择不同的路线一样,是先跋涉后缓行;还是先缓行后跋涉,最终都会到达峰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长短之相刑”中的“刑”是“显现”之意。即个别与集体的关系,长是由短甚至是点构成的。“高下之相盈”,即高下相互充实。人也如此,无论地位高低,都要互相尊重。大到一个国家,“以民为天”也是这个道理;小到一个人,头足均要重视,如帽子与鞋子的选择上,需要同样重视。“音声之相和”,“音”与“声”很难分开。我们的说过的话也是如此,它最终还会回到我们的身边。这也就是我们常说“语言是有生命的,也是有力量的”。“先后之相随”,角度不同,先后也是相随。换个角度看问题,情况会截然相反。宇宙就是一个圆,无所谓高下、先后、内外等。
“无为之事”并不是“不为”,而是“不强为”,不要做违背“恒”(宇宙规律)的事。“不言之教”指的是得道之人,至高智慧的人不用语言(语言是有限的)来教导人,而用行动、用心来传导人。凡语言,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名可名,非常名是也。“成功弗居”,事情成功了,不要去贪占,不要去邀功、矜夸。因为“不居”,所以“功”永远不会离开。功德永远也不会消失,要记住这一点。这也是自然之因果,是天地大法,而非人间法、世间法。推而广之,世间“不居”的不仅是“功”,更有利、更有金钱、更有其他。不强求,不贪图;否则贪什么,将会失去什么。
赵老师对《道德经》的讲解可谓旁征博引,举例可谓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相信学员们会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领悟道德经的智慧。
赵明生老师上课精彩语录:
1、
无限的尽头就是有限。“万”的后面就是“一”。
2、先天的东西是完美无缺的。后天再完美的事物也有缺陷。
3、“无为”的教育才是真的教育。让生命回归先天。
4、学习了《道德经》就应该把思维放开,放得多大,就会有多大的智慧。道德经并不仅仅教给我们做事的道理,还有认识宇宙自然的能力与方法。
5、宇宙就是一个圆,无所谓高下、先后、内外等,凡不圆的事物,大都不完美。
6、至高智慧的人不用语言(语言是有限的)来教导人,而用行动、用心来感动、传导他人。
7、不强求,不贪图,否则贪什么,失去什么。放长远眼光看,此理真的无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