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为何难解

标签:
汉字的书写文化不解风情赵明生 |
分类: 随笔 |

“风情”为何难解
一个段子这样说:一位女子怨一位男子说,你不解风情。这位男子感觉很冤枉,反驳道:“我咋不解风情?”女子说:“你就不解。”,男子便问:“啥是风情?”女子说:“不告诉你,明天晚上来我家我再告诉你。”男子不依:“不行,你现在就得告诉我。”
刚才在一片树林里漫步静思,抚摸着融融月色,一下想到这个段子,感觉很是美妙。一个词便不由得跃至大脑:风情。也似那位男子一样,不禁追问:到底啥是风情?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流才子柳永笔下的风情,是专指男女之情的。“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位至皇帝的李煜心中之风情是指年华的。“老来莫道风情减,忆向烟芜信马行。”诗人陆游则是指普遍人之情感了。再来看看曹雪芹心中的风情:“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人世之女怨男痴。”原来是暗指人世百态情思的。再联想到什么“风情万种”、“风情月思”、“风含情,水含笑”等等,一个问题又出来了:为什么,万物中唯有“风”有情,或情最浓,或情最典型,而其他五行之物如土、水等则不如呢?难道老祖宗在归纳五行的特性时,对“风”有特别的青睐?还是有它的别样含意?
非也。凭老祖宗高超的智慧,哪会有啥错误与偏差?他们所造的每一个词语,都是精美绝伦,没有任何差误的。只是我们不解罢了。
所谓风情,就是指风之情也,它是世界最含蓄也最容易撩拨动动人的。风情和水、木、金、火、土之情截然不同。五行之情,一者易为人所感知,二者也能为人所触摸,三者,它们所具有的情愫或携带之情思较风而言,不浓、不纯、不真、不丰、不柔、不含、不温、不细、不甜、不蜜,特别是不如风这般可以充分表达出那份特别难以言说的情思怀意。只有风,最解人之本性,最易与人心相通,和人情相合,和人发生入丝入扣,入微入精之微纱而真实之感应,故而,老祖宗便创造出一个千古妙词:“风情”。而我们最常用的却是“不解风情”。真是有趣。
风情是世上最难得、难解、难拥有之情。它比水情更空,更细腻,更美妙,更温柔,更难言,也更智慧与灵动;它不似火情,让人难以接近与互动;又没有土情那般的笨实与僵硬;同时,更不象树木那样的刚直不阿,缺少雅趣;若与最为珍贵的金情相比,又绝对没有金属般一丝的冰冷与威严。所以,古人明白了一个道理,要说这情呀,五行之物中,还真得找不出一种特别的物性,能把情这个活灵灵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于是,观遍天地上下,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替代人间之情之物,它就是我们看不到,摸不着,却时时环绕在我们的周身上下,浸润着我们的五脏六腑,通达着我们的八万四千多个毛孔,搅扰着我们的感、志、意、思、绪,离不开,搏不得,挥不去,求不上,却又时时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之风。
这个风,它真的是天地之一大奇物耶!
那么,处于它们中间的又会是什么呢?还是阴阳两类物。这两类物,我们的老祖宗用大自然中一种最为普遍常见的“虫”来代表了。“虫”者,细微非常之生物,隐于泥土,混于大气,秋伏冬蛰,只等春风一来,情丝一动,便焕醒了它的勃勃生机,渐渐复苏了旺盛之生命。至此,我们便清楚了,“风”者,即阴阳交合之状,万物生成之初态也。
看“风”字如何写。一个没有围合之框内,加了个“虫”。“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这样解释。古人清楚此风由八面而来,特性却大不相同。物理学上讲,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无论哪一理论,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风有巨大的灵性和神功,能使天地万物成、住、坏、空。
再来看“风”字的本意。很简单,那个由一撇与一个横、折、竖、弯、提共同组成的一个图形,表明的是天地。它由两笔构成,即往左边撇去的一笔,往右边横去的一笔。这两笔分别代表阴与阳。上天是左为大,人间是右为大。风从属于地球,故须依循上天之规则,先往左一笔,再按人世之法则,来向右进行三次转角的曲笔。这两笔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先天者朝左一笔简洁大方,直白明了,向右边的一笔则曲尽千般路,走完四季途,往返曲折多次,最后构成一个“z”。它寓意着人间之路途,弯曲变化,艰难无尽。因为,处于人间之人这一生命,情感复杂,性情多变,欲望无限,行为不定。但,先天之本性和后天之人性却并不可分离,它们在起始处紧紧结合于一体,共同构成了天地的大体态式。
老祖宗用大自然中一种最为普遍常见的“虫”来代表了。“虫”者,细微非常之生物,隐于泥土,混于大气,秋伏冬蛰,只等春风一来,情丝一动,便焕醒了它的勃勃生机,渐渐复苏了旺盛之生命。至此,我们便清楚了,“风”者,即阴阳交合之状,万物生成之初态也。
风哪里来的?天地诞生后两者运行中自然产生。原始混沌时,随着天地阴阳两大物质所携带能量的运转变化,渐渐地便先有了阴性之物,稍后便出现发阳性之物,阴阳相搏相交相合,于是就有了这风之诞生。因缘聚合之风形成后,并没有远离它的亲生父母,而是紧紧与万物相一,充沛于大气之中,大气中的一切事物,它都可以包容与穿透,亲爱关怀,无有哪一物不能与之相处相一,也难有哪一物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
风是天地之呼吸,万物之气息。在人间它最为多情,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紧紧围绕着你我心神意志的而上下浮动,消长着人间的色、声、香、味、触、法六欲,内外撞击。怒则气上,狂暴撕卷;喜则气缓,笑语绵绵;悲则气聚,郁滞凝结;恐则气下,低沉难迈;惊则气乱,神消魄离;思则气结,移动艰难。或移山蹈海,翻云覆雨;或艳阳高照,彩云蓝天;或天高地迥,明丽无尘。看来,风真的是多样、多变、多情的。
但是,在人世,风又最为无情。它是空虚的,不染一丝杂念。它永远处于八方六合的立体变动之中,不消失,不隐藏,不减少,不增加,无有褒贬,更无偏正对错,厚此薄彼。它是绝对公正的,无私的,坦荡的,自由活泼,无拘无束,光明透亮,纯洁无瑕。且无形无色,无味无态,空亦不空,色也非色,无过去和未来,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无踪无迹,无高无低,透明实有,虚无真切,丰丰满满,盈盈荡荡,搅心扰志,撩魂诱神。故而才有“万种风情”一说。
你说风不存在,那定是神经出了毛病;你若言风没有性命,它一来,你便能知晓,它强与弱,轻或重,大或小,温柔或冷酷,你都感受得一清二楚,咋能没有性命?但是,它是如何呼吸的?有何体态?多大年龄了?长什么样?如何催生万物?何时是死,何时是活?这些你又知道吗?它有时如大山一般重,有时如绵絮一般轻,有时温切如爱,有时憎恨如仇,有时从东往西,由上至下,身影踪迹布满山河天宇,与天地一般的古老,能通晓万物的心灵。没有它,植物不可成长,百花不可绽放;少了它,鸟雀不会翻飞,云雨不可飘移,山河大地、四季阴晴难以变化。它是永恒的,从太古时起,便和我们息息相关,不离一刻。
它是地球最真诚的守护神,是人世万古不绝的代言人。它默默地和天地在一起,悄悄地护佑着春秋,尽性地轮转着寒暑四季,朝去夕归,月园复缺。我们走,它相随;我们来,它便在。我们灭,它不灭;如来如去,不变其心。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风,原来完全符合道之妙用,空虚无形,其神功又无穷无尽。
原来,它就是道在人间的无上化身呀,是天地道性最形象的大使,阴阳两性最信任的代言人,天道在人间运行时,唯一携带在身边,可以进行身心交泰的至爱的灵魂伴侣。
所以,风情便是人道之情,看似平常普通,简洁自然,却又神秘万分,变化莫测。故而,情思不足,智慧不够的凡夫还是难以将它的真谛悟解。“不解风情”,便由此而来。
解天地大道难,解人世风情也不易。唯得有一颗赤纯之心。
世界事,有难易乎?明者不难,难者不明。如是,一旦真正读懂了此文,你便了悟了人间之道。
从那片幽幽的树林间走出,回家的路上,五月的一阵风儿暖暖地走来,甜甜地对我说:“你的情真浓。”
2016.5.31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