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点评

(2015-06-07 14:12:09)
标签: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

高考作文题点评赵明生

教育

分类: 小札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点评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点评

 

重庆题: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下他妈妈,过几分钟,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埋怨,这时残疾妈妈拖着腿上车了,所有人都沉默了,考生按照这个材料进行发挥。 如果你是考生,你会怎么写?

点评:此题紧紧围绕现实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让考生去思考一个非常客观的问题——理解。理解万岁是早些年时的流行语话,但是到今天它仍是我们每个人所要思考的。说明它不过时,也不是一时的,更非个别人所知,而是需要每个社会成员都可遇到的现实与需要具有的素养与品德。

此题的立意还可是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如果从“埋怨”入题去写,也可以。如果是写“孝”,则不是最佳立意。

总得来看,此题一般,联系现实,但没有过深刻的内涵可挖掘,也难考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思维的广度与深度都不是很好,比较局限,比较落后。

广东题: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又似乎很

点评:此题甚好,既有文采,又含哲理,同时更能让人思考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近与远”。而“近与远”又可扩展到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现实的事件与问题上,所以,考生可写的范围很广,可发挥的余地很大,而且材料本身的文采十足,想象性十分,让考生一下子就能找到灵感,打开思路,顺水而下,一无障碍。具体来说,一个简单的近和远,它只是事物的一种表相,如果再往其他方面挖掘,也完全可以,且还很是自然。如人与人的关系,认识事物的方式与态度,如何看待历史,如何交往朋友,精神与物质,等等。这样一来,考生的水平便可以自由发挥,很能看出各自的文采与思想与灵感。同时,此题还有一个优点是它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考生没有一丝的陌生感、空虚感,提笔即可书写,事例随手而取,不费多大劲。

但写好了却也有一定难度,平时非有一定的哲理与思考与创新能力,难出新意,难达到一定深度。

全国卷(新课标I):给违反交规父亲一封信(河北、河南、山西、陕西

写一封信,女儿和爸爸外出在高速上,爸爸不断打电话。家人多次劝阻无效,女儿只好打电话给交警,举报父亲,此事引起很大争议,要求考生写一封信,给女儿或者爸爸或者有关部门,800字。

点评:此题是前不久发生的一个真实事件,作为考试题目并无不可,且也接受生活,让考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守规矩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从自我做起,其社会意义与教育意义是比较明显的。同时,此题还涉及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亲情与法规。而这也正是材料的主要观点,法与情的辩证便成为它的最佳立意。这个话题对当下的现实生活并不少见,也是每一位社会成员,学生都脱离不了的现实。如何对待法与情,则可以看出考生的思想、品质与认识。另外在文体上,此题稍出了点新意,把书信这种近年来被大众忽略了的文体拿来,其目的是回归传统,加强语文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应用文的写作,也算是一个不大的亮点吧。

全国卷(新课标Ⅱ):三个人谁最有风采(海南)

有三个材料,材料分别为:一个人是创新,一个人是爱岗敬业,一个是为了梦想而努力。风采人物评选,你喜欢谁?一个姓李的科学巨匠,一个工人匠师,一个喜欢摄影的人。喜欢哪一个的品质,选其中一个故事作为材料来写。

点评:此是比较开放,三个故事,三个中心,相互有关联,也有区别,但都是很好的品行。给考生以大的自由度去写作。同时,还必须对这三种品质都进行一番认真的思考。此题比较高明。考生可以任取一立意。但最佳立意还是把这三种品质都结合于一体,当然,这样的立意,这样的文章要想在八九百字内写好,且做到详略得当,论述合理,实是不易。但这也正是考题的目的,由此而区分出高下优劣。此题还有一个特点,下笔易,写好却难。因为它们三个都是日常非常熟悉的话题,谁都可写出一定道理,却不一定能把它们挖掘得透彻。考生易落空。

 

四川:老实与聪明

以“老实的聪明,聪明的未必真聪明。”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

此题其实是想说明这么一个观点:老实人是聪明的,自认为聪明的人不一定真的聪明。即我们平时所言的“吃亏是福”,聪明反被聪明误。此题既与现实关联较紧,又有一定的哲理思辨性,同时它的教育意义也包含其中。题目简单,入题容易,都有话可说,但论述深刻了却并不容易,需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与切入角度。考生可以将中国传统道德,也可把现实生活行为习惯联系起来写入。思路广,不易偏题。题基本可以不错。

安徽:蝴蝶翅膀到底有没有颜色

“一位老师让学生做实验,在显微镜下看蝴蝶,一开始都以为蝴蝶是有颜色的,但在显微镜下蝴蝶都是没颜色的”!根据此材料写一篇作文!

此题甚新,简单而有思考,平常却有深度。一个实验与考生的学习有关,一个有与无则无边无限,考生可以从最为平常的事件入手,而达到最自由的广度。特别是有与无,自古便是我们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佛家文化里所言的一对话题,一对矛盾,更是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问题与现象。如何把它们写好,没有深刻的思考与认识便难,它需要大量的文化知识与辩证的思考,人文元素强。但是入题却容易,跑题更难。考生可从下列角度进入:认识事物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看不到的精神与看得到的物质,事物的两重性,我们如何对待事物的变色,真与假等等。此题真的不错。

湖北:喷泉与泉水

点评:一看这是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的,而不是真的让写喷泉与泉水。此类题目在历年的高考中并不少见。题目简单明了,含义却不那么单一和局限。其立意可为:源与流,本与枝,现象与本质,积累与成功,事物间的相互关联,源源不断和生生不息等。其哲理性较强,思考的天地较大,考生均能轻易下笔,但能否写得有深度,有新意,则并非那么容易。作为一高考作文,还是不错的。

北京:深入灵魂的热爱;假如我与民族英雄过一天

今年北京的作文题目分为大作文和微写作两项。其中大作文为《深入灵魂的热爱》或《我与民族英雄过一天》二选一命题作文;微写作主题为“评论首都不文明现象”等。
  
点评:此种形式在考试前便有相关消息透出,看来北京真的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了。笔者是非常赞同这一改革的,两篇作文更可以考查出考生的真实水平,而且也更公道真实,能把考生的真才实学考出来。所谓的东方不亮西方亮,人的才华并不只在一点上。《深入灵魂的热爱》和《我与民族英雄过一天》两题各有千秋,不分伯仲,都是不错的题目。前者是触及到了生命的根本:灵魂,有深度,有思考,也有想像,更能考查出考生真实的内心世界。后者是一穿越题,更适合当下的学生,他们对此并不陌生,而且必须是充满正能量的内容,与民族英雄过一天,范围有限,对象确定,还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内容丰富而理解简单。不错的题目。

再看微作文。确定了必须写一短评,针对的是不文明现象。每个北京的考生都好下笔,事例也好找。关键是看谁评得有理有据,有深度,有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有凝练有力生活的语言表现力。笔者认为此题最大的优点是它让考生批评了,一反往年的歌功颂德的态度。这是北京今年奉献给整个社会与教育的最大、最好的礼物。虽说它还有一定的限制,但毕竟考生可以在写高考作文中对一些现象进行批评了。这是社会的进步,也应是教育的进步。

山东:顺其自然

 “丝瓜藤和肉豆丝藤缠到一起,有个小孩而非要分开,他爸爸劝他顺其自然,说不用分开,等熟了一样吃就行。”

点评:从一个丝瓜藤和肉豆丝藤缠到一起的现象中,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话题:顺其自然,反面理解,换个角度看问题,事物是相互统一的,对立与有机。如果立意为如何教育孩子,则不是最好的,有背材料的本意。此题一般,平淡,浮浅,无新意,难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难让考生思考更广更深刻的问题。且人文元素与社会因子并不丰富。

浙江:文章和人品  论述文章和人品相符和不相符。

点评:此题有创新,它把一直以来我们所谓的人品即文品一观念彻底打破,确定了一个新的论题,这样一来,考生便不得不去从历史和现实中去寻找新的论据,转换思维,重新认识文与人,事物的本质与现象,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分岐的根由。思辨性强,创新新颖,而且,现实中的事例又不太好找,所以,大都还得去历史中寻觅,这样一来,就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与认识能力,同时还可以真正考查出学生平时的文化阅读量,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等。无形中把历史知识与哲学方法引入作文,达到了文史哲不分家的统一,回归语文的根本,很是符合语文教学的特征与规律。这一构思巧妙而自然。很不错的一个题。

天津:范儿

点评:一看就带有天津人幽默与含蓄的特征,题目特别简单,而让人一看便有思考,一思考便开心,一开心就有无尽的思想涌现。

什么是范儿:这是京津地区百姓常说的一个词,把它当作一个高考的作文题,则是谁也不会想到的。但是,这并不影响考生的思路开拓与写作发挥。一个范儿,它有面子,有里子,更有素质,有钱,有权,有势,有修养,有知识,有文化,有生活,有认识。范儿是个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就看你装什么,如何装。以小见大,以易见难,以平见新。生活、历史,社会、个人,行为、修养统统可以入文,真正的能把考生的才学展示出来。此题出得太有才了。有天津相声的韵味。

江苏:智慧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

点评:这是多少年来,高考第一次名正言顺地考查生命中一个特别重大而又常常让我们忽略的问题:智慧。它有别于知识与文化,也不同于精神与心灵,更不同于财富与权势,它无形却真实存在着,每个生命都逃脱不开它的影响。我们的事业与人生,我们的工作与前途,还有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成长。可是,这两个词平时我们说得太多了,以至于今天一看到这个题目,好多人却并一定能轻易写出,写好。什么是智慧?它从哪里来?如何应用智慧,培养智慧,这些都是必须弄明白的,否则,文章便不会深刻,也难出彩。最为平常的话题,却最难写好,这便是高考作文具有一个重大的特征。江苏的题总是出人意料,又合理合情,不远不近的,今年亦然。很好的思路,很好的题目。

福建: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有时,走错路也是有意思的。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这三句话自选角度写作文。

点评:三个观点,一个看法,其实它们是互有关联的。但考生写时,却为了难。写一个呢,还是三个都写。其实,真正有才学的孩子还是会将它们统一起来进行论述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可把一个问题说得透彻。这便区别开高下了。再看内容,有关路的看法,也是我们常见的一个话题,它的寓意也非常明确,定然是人生之路,在这一点上,此题的比喻太没新意,也陈旧。所以此文真正想出彩的地方只有一个:三者的着每的论述。这便要看考生议论文的能力了。总得来看,此题有点创意,却无大的新意。

湖南:一棵大树

材料大意:有一棵大树也想像飞禽、走兽那样去旅行。飞禽和走兽说,你没有翅膀和腿,拒绝了他。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着种子。果实被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点评:此题有新意,刚看内容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一颗树能飞翔吗?最后结果是能的,其过程合情合理,无生硬之感。但里面的道理却耐人寻味。如何才可飞翔?必须是经过艰苦的努力与变革,付出才可得到,奋斗方可成功。不要自卑,不要气妥,可以创造条件,取得成功。一个事件里包含有众多的道理,这样的题目符合生命成长与教育的规律,也包含有无数的思考与人生哲理。从最常见的大树入手,好入题。在确定立意上也需费一翻心思的。

上海卷     人心的坚硬和柔软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上海今年的题关注了人心这一非常神秘而现实的问题。这是近年来整个社会的大问题,也是每一位成员都会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这一角度来看,此题真的不错。再从另一角度看,它涉及到了生命的一个敏感处,即都具有的坚硬与柔软两个方面,这一矛盾话题,我们经常遇到却并无好的解决办法。上海的考试把它拿给年轻的考生来作,真的是大胆,新奇,有创意。但是,却并不难写。它要求每位考生都得去思考自己内心深处的某此东西,明确一些问题的本质,这样才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做的题目。什么是人心中最为坚硬的,什么又是最为柔软的?如何产生的,有区别的,形成的?两者的关系如何?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如何把它们放到我们的具体工作与学习中。这些问题真的是连成年人都一时难有解答的。但是,让青少年去解决,并不意味着不能,而是更好,更有针对性,更实际而真实。因为他们的心灵更敏感,更细腻。
    
上海的高考历年来都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今年依旧。很好的一个考题。

青海题: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的一声,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点评:此故事我们早就不陌生了,青海的创新意识由此可见一斑。放下方可轻松前行,得与失,回顾的目的与意义,重要的是前行,过去与未来等都是好的立意。人文内容不多,难考查出考生的才学,题目陈旧,不是很好。

 

 

 

总评:

综观全国十多个高考作文题目,有下列几大特点。一是思辨类加强,有单独对某一材料所含思想进行思辨的,也有结合几者材料进行辩证思考的,还有从一个材料引发开来进行多角度思考的。二是材料出现了心灵、人心、智慧之类抽象而非常具体的话题,更接近于生命的一些本质特征,这是很难得的一种现象。三是有地域特征的题目还不是很多,除了天津的外,基本看不出地方特色。四是大都没有脱离现实生活,入题都较容易,都可以轻松下笔,但写好了却并不容易。五是诗意化、美化、带有浪漫性的题目不多了,回归理性,注重现实生活成为新一年的考查重点。六:无偏题、怪题、难题。七,从文体上看,并无多大的变化,除书信一家的要求外,其余依旧是各种文体均可,诗歌受限还是,其他要求也无大的变化。

 

 

随意点评,时间紧,材料引用也许有不准确的地方,请方家批评。谢谢。

 

20156.7.14时并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