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忏悔——汉字之真相
(2014-12-20 12:45:12)
标签:
佛学赵明生忏悔汉字 |
分类: 随笔 |
文字是人类先祖表述宇宙真相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汉字是华夏上古圣贤解答天地本相的一把金钥匙,成语则是智者阐述真理最精美的语言艺术。透过汉字,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知晓天地的众多秘密。汉字绝不仅仅是一种书写符号,而是可以通达宇宙的一种最简单、最方便的途径,也是修炼的一大法门。我们的祖先是非常伟大而智慧的,哲人仓颉创造的汉字更是超越众多的民族,把上古时天地人相互关联的真实情况一一表述出来,进而又创造出无以伦比的汉语,特别是成语,简洁而精到,优美而博大,中间虽遭多番的磨难,终于承传下来,使得我们这个民族的智慧之根没有断绝。可惜的是,千年以来,后来者却对此博大的精义无从了解,以讹传讹,片面、肤浅地解释着这一个个优美绝伦的汉字和语言。想想都让人心痛。如“一本正经”、“一点就通”、“知足常乐”、“出生入死”等等,我们完全屈解了它们的本意。
昨天,在一次文化沙龙讲座中,我就专门讲了“从汉字看中化文明的本质”这一内容。指出:“日”是宇宙和道而不是太阳。“月”是宇宙与道的变化情况,亦非月亮。“学”是一个孩子从小用双手把玩了解认识天道。“习”是不断地习练,最后回归于空虚的宇宙。“之”太极曲线,代表宇宙。“乎”是认识到了大道在惊叹、兴奋地叫喊,所以它也有高兴一义。“者”是指地与天。“也”是指阴和阳的生命在交织。“而”是指人的面颊,代表面颊处有道存在。“首”是天道和人道的结合,即天人合一之意;左边加上那个走车旁,即为“道”,也就是说天人合一后便可通达宇宙。而那个走车偏旁上面的那一点,就是指大道,那三横指天地人三才,一撇是指纵横宇宙。
总结起来看:古汉语中所谓的“之、乎、者、也、而”这五个虚词,并非无意义,而是意义重大,比实词的意义更大,它们代表着空虚的宇宙及万物的本质。同时,我还提出一个观点,汉字表示数目的那从一到十的一套数字、阿拉伯的10个数字及26个英文字母,也都有其神秘的意义,都是表示宇宙万物的生成与有关运行规律的。虽然它们的书写不同,发现的民族不一,但表达的意义却大体相近。
什么叫“一了百了”?“了”是知道。为什么是知道?看它的字形可知,它是8字的一半,而8字是太极之下的阴与阳两种事物。而右边这一半代表的是阴类事物,知道了阴性物质,才可知阳性物质。阴高于大于先于阳,而阴性事物的根本便是那个“一”。所以,通过阴性物质,可以知道事物的根本,故而便有“一了百了”的说法,意思即知道了一,便可以知晓万物。这样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所以我们叫他们为“子”,如老子、孔子、孟子等诸子。而“儿子”之“儿”的意思是由阴阳两类物质组合而成的大道的运行之态,把握住了这一运行之态的规律,便是有智慧的生命。因这一规律难以把握,需代代不懈追求,所以,“儿子”一词就有了后代、生命相继之意。
再说一个成语,一目了然。“一”是万物的起源与大道的别称,“目”是指人体内本身具有的一神秘的器官,是眼但又与眼有区别,它能透视清人体内那些隐性的物质,透过人体本身,可以了知生命的真相,而人体又是宇宙的一个缩影,所以便可以了知天地的本相。“了”是知道之意,“然”是这样的意思。合起来,“一目了然”的意思是通过内视而可以知晓生命与宇宙的真相。这便是众家历来都非常重视且通用的内观修炼之原因所在。
最后,又提出一个结果:一个由五个“一”组合而成的简简单单的那个“正”字,所表达的意义与佛经、《道德经》、四书五经、《圣经》、《古兰经》表达的意义基本一样。而汉字更为形象生动与直观,只是我们什么也不知道而已。《心经》所言的所有内容,汉字里都有。我们真的是有眼无珠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朋”,不是指朋友,而是指大道,真我。远方不是指现实的远地,而是指远离了我们很久的那个“真我”。“目”不是指眼睛,而是指内在的那个本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指习炼大道,而不是一般的学习。儒家的本意,至此也就非常明确了。
《心经》开篇那句“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里的“观”与“看”是两码事,一对外,一对内,有着本质的区别。内求法才是探究大道,归于大道最根本的大法。外求什么也求不到,只能引来无数的烦恼。只有“内观”,才会出现自在的那个“真我”。所以,这里的“见”是自然显现之意,而不是“看见”。
老生已年过天命,传授中国的语言文字亦有三十多载,今日得知这一秘密,大呼,错错错。其误人子弟之过,哪天能恕完?更可怕的是,我还得一如继往,将错了的东西一一教给那些弟子。故,我的忏悔只能是一句空空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