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经》里的“观自在菩萨”何为

(2014-11-30 12:31:11)
标签:

佛学

心经观自在菩萨赵明生

分类: 小札

 

《心经》里的“观自在菩萨”何为《心经》里的“观自在菩萨”何为

    昨天,行走于路,默念起《心经》的开首一句“观自在菩萨”,忽然产生出另一种理解,想想,这句话共有三种理解,分别是,一“观自在菩萨”这位大德; 二是观——本身就存在于自我内部的那个佛一般的心性; 三是观——自来自在,来去无行无边的空性的菩萨。而且这三种理解都是正确的。或说,三种理解结合起来方是最完备,美好的。顿感佛家之理真是博大精深,当年玄的翻译真是绝妙高超。

    简单讲述一下。

    首先观自在菩萨是智慧无边,品格无上的大德。据《华严经》记载,“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菩萨是依德立名的,有某种功德,就名他为某某。所以,谁有观自在的功德,谁就可称作观自在。佛经上说,八地以上的菩萨,得色自在、心自在、智自在,是菩萨中的观自在者。只要菩萨登地,通达真理,断我法执,度生死苦,都可名观自在。观自在菩萨,是般若观慧已得自在的菩萨。所以,观世音菩萨是一位观自在菩萨,而观自在菩萨却不一定指观世音菩萨。所以,《心经》开头的这位观自在菩萨,并不一定就是特指观世音菩萨,可以指一切达到自在果位的大菩萨。

     《心经》开篇点明这位大菩萨的名号,表明后面的那些行为,是他的表现。即,观自在菩萨在做什么时,照见了生命的真相:“五蕴皆空”。

   其次,我们的每个生命自宇宙诞生而来时,便有一颗纯体透明的心灵,它与宇宙同体,同灵,这是我们生命的本性。佛家叫它佛心,智慧无边的佛知道它的真相,它是不生不灭,不净不垢的。但同时也是虚空的,看不到摸不着,可它实实地就在我们的身上。只是让我们累世积下的不良习气给死死压住了。透过生活中的好多现象,我们还是时时可感觉到它的存在,如我们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便是儒家所言的“四端”。佛这里则叫它“自在菩萨”,就是本来就存在的一位超智慧的伟大生命。这一生命,谁也可以修炼完成。

    再次:我们也可以长时间地去默观上述那位大菩萨,或仿照他的行为一样去修行,即后面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也可照见“五蕴皆空”的宇宙真实相。注意了,最为关键的是“深般若波罗蜜多”。简单解释一下这一句:般若,是大智慧;波罗蜜,意为到彼岸。多,是指定,还有的解释为“到上面”,意思均无大的差别。连起来解释,就是利用大的智慧真正到达最完善的彼岸。注意了,它前面还有一关更为关键的字“深”,无边无际,很是高深莫测。没有它,一切都是空说,白做。一个“深”字,里面有心意上必做的功夫,有无限量的智慧涌现,也才会有真正的明心见性。

   如果真正知晓了佛《心经》的本意与目的,我想,这三层意间本无质的区别。而且将它们结合起来思考,意思更完善,修行效果也更好。第一层是告诉我们世间真的有位觉悟了的大智慧生命存在,他的生命达到了一个至高的地步,所言不虚。第二层意是说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存在有一位自由自在的大菩萨,故而不必去外求,他求,内求是最为重要与捷径有效的。第三层意是教导我们具体向菩萨一样,去行深的波罗密多之时,可以认识宇宙真理,与菩萨同体。特别是最后一层意义,也正是菩萨渡化世人的最终目的。

一句话三层意:主体,方法,结果,将佛与我,心与行,法与理,全部点到,说透。人说《心经》伟大深奥,全文不过260个字,道出了万法的秘密与真相。如果将其再压缩一下,也就是前面的这一句话,5个字而已。    

佛经太高妙了,每一次思考总会有不同的收获。哈哈,真是殊胜。

    对了,这5个字与道家的五行有关系吗?

 
《心经》里的“观自在菩萨”何为

《心经》里的“观自在菩萨”何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