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三个特别的人(一)
(2014-06-13 11:17:48)
标签:
赵明生中国传统文化老子王阳明惠能 |
分类: 随笔 |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三个特别的人
之所以把他们三人放到一起给予特别的推崇,是因为他们分别代表了道、释、儒三家的真谛,共同揭示了人类的至高真理。领引了几千年来形成的浩浩荡荡的中华文明。因了这,我们这个非凡的民族才有了令整个人类自豪和大笑的无上资本。
那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既是中国文化的大宝藏,也是中国最早哲学本体论的第一部名著。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兵学、美学、医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百科全书。也是世界文明史是最早的精美宝典。
仅仅凭一个“道”字,我们就有十分的理由把老子奉为人类最高智慧者的代表。没有它,我们不会知晓宇宙万物的根源,更不会了解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也难以把之后孔孟所提出的仁义、兼爱学说科学合理、自然自觉地落实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种种关系中去。他与世无争的处世原则,挫脱解纷,和光同尘,反对争取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在对个体生命的自我完善与改造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伟大生命意义。
原来,人除了吃喝睡行外,还有一颗无形的真种子存在,它与天地相连,最终亦可以回归天地。于是,从荒蛮原始地段走来的亿万民众懵懂的心头,便燃起了一盏灿烂的火炬。而手持火把的人,看着这个世界燃起了熊熊文明之火,却一个转身,悄然消失于历史幽幽的荒野。
如果按常理去追寻这位奇人的生平,想从中看出他思想与智慧的发展轨迹,那只能是徒劳。说他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更是胡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与常人不一,他所有的智慧和情感自然也不能按照理去推断。他是天地奇人,虽然有血液有肉身,也有七情六欲,但他的使命却与众生不同,虽然他也勤奋过,努力过,进取过,但在凡人眼里,那根本就不能算作努力。他的到来,就是为昭示宇宙真理,为唤醒愚昧的人类。所以,读《经道经》你千万不能站在常人的角度,按正常的思维进行。更千万不能去批评他,贬斥他。在这位智者面前,我们什么也不是。
老人也感觉到自己也什么也不是。他结束了多次的神游之旅,回收心性放出的那道异样的灵光,慢慢睁开双目,看看四周,身边的的景致和出行时并无二致。窗外的明月已成下弦,东方微弱的黎明之光悄悄折射进来。此时何年何岁?众生可好?人间与天间的时空观是不相等的。老人明知了这一切,却了不惊不喜,从打坐的席床上起身,理理更长了的白发,长呼一口,满室的珍芳异香。
不可想象,如果这个民族当初忽略了这位默默无闻的老人,人类由哪走出原始的幽暗森林?没有尹喜关长热切的求道之心,热烈的挽留,我们四下徘徊散的魂魄将归何处?渴望的双目将视何方?没有了这部薄薄的道德真经,我们的口张开了,又会诵读何书何文?如果失去他,或任他永久隐身于世,几百年后,西来的伟大佛学,会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大地上生根发芽,与它一起融合,形成这股强大无涯的中华文化洪流吗?
也许老人也正是想到了这些,才故意把西行的脚步停了下来,把那头跟随了他半生的青牛交给四周的绿草,与尹关长一起步入屋舍,悠然入座,细品起西秦的茗茶而渐渐打开道语之口。
西秦的天真的很高很大,更蓝得无法言语,刚烈的春风吹得千里戈壁都一片的温馨无比。
道是伟大的,发明道的老子是人世间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他让亿万中华子民有了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让后世的生命明白了这个地球之外那神秘无垠的广阔宇宙之核,特别是还教给了愚昧世人如何与天地相合,与万物为一,及治国、理家、齐身、平天下的诸多生存法则。你说,这样的高人,你能不顶礼莫拜,不高山景仰,不五体投地吗?
是的,老子很简单,闭着双目,轻轻地对世间简单地只说出了一个“道”字,这个天地便在瞬间生长出无数奇异的鲜花,芳芬四溢。
老人走了,他有他属于自己的归宿。天地之大,凡生爱名逐利,他却知道自己是谁。谁就是谁,谁也替代不了谁。这个世界分工非常合理,完成了自己的事物,便需回去复命。他相信自己这次使命的成功,他更知道,这若大的天地无比的富饶,众多的生命无比的神奇,只要有一颗真种子下世,只要这个民族不灭,再荒芜的原野也会成长茂密的森林。天道就是大道,再强硬的人力也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