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文学创作与欣赏的启示

(2014-03-14 16:01:55)
标签:

道家

神话佛家

文化

赵明生。

中国文化

分类: 随笔

七,文学创作与欣赏的启示

 

    文学,和自然科学不同,与哲学、神学也不同,与社会科学中一些理论研究更有大的差异。它是穿越众多学科之间的一门文字艺术。其主题的多义,内容的丰富,手法的多样,故事的虚幻,象征隐喻等常常让我们对这座博大精深的华丽宫殿无从下手,不知从何观赏。各科知识仅是它的外在砖石,哲学是它落笔时的内在基础,神学是它精神翱翔的神圣殿堂。而我们却恰恰在后两方面胆大妄为,对大片大片的森林,刨根解枝,只赏花朵,不要干茎,肆意损坏,想来都让人心寒,白白糟蹋了老祖宗发明的这些罕世珍宝。

    缺乏了哲学理性的指导,不相信神性的美好感受,只看重文学的浅显外表,长期以来,我们对一些作品主要内容的理解上便有好大的模糊性、歧义性。特别是对好多文学作品的本质意义的理解更是偏差或错误的。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把发生于本土之上的道家佛学里面的哲学思想当作主要根由去认真研究,致使佛道两家里最为精华的智慧和圣理不能承传下来,特别是秦汉之前以道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的好多深远理论的中断或残失,再加后来儒学成为统治者所提倡的主要思想体系的推广及盛行,使得本属于中华民族最为珍贵的文化破损而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其迷人的五彩之光不再闪耀,进而更严重影响了对诸多文学作品的解读与传播。使得我们在对现下盛行的一些所谓名著的解读上,南辕北辙,是非颠倒,让人欲哭无泪。

    不亲口尝尝梨子,就不会知道梨子的滋味。这句话说得真是实在。如果只局限于幽暗一隅而去单纯地创作或欣赏文学,势必不去有多大的创新。不研习和它紧密相关的道藏,如何知晓道学的博大精深?不去长年静心修炼,怎能切身领悟到生命出神入化的奇妙境界?不去一心一意修行《金钢经》,如何能了明魔鬼与真我的界线?进而彻悟“万物皆空,因果不空”的真语?没有几十年静坐冥想的功夫,对道家所言的那些理论,你是真的不敢妄下结论的。试着简单提问几个问题:你知道“黄庭”的功用吗?你知道元神出窍的过程吗?你对宇宙的另一方天地有过真实的体验吗?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有”和“无”,“空”与“虚”吗?如果不能,那就请你别在这里随便说什么“生命”的目的,人生的意义。不懂得生命的真相,不清楚人与天地的关系,不明白灵魂和肉体的关联,不知道人性的特性和去来,却想创作出有深度的生命作品,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文学?    

    据本人所知,人类文明史上,迄今为止,对生命本相的探究,最深刻而全面的,要数佛学了。而通过一定具体的方法,修炼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最有章可循的则数道家的道法和道术。而佛家东来后经与本土道学相合,出现的禅宗一特别简单而高超的顿悟一法,又把道家普遍而繁琐的一套法术尴尬地置于一旁。只是如惠能般顿悟成佛的毕竟很少很少。从理论上讲,佛与道在对宇宙自然万物的解释上本是殊途同归,只不过具体方式不一样而已。这里面有着我们这些肉胎根本想象不到的智慧和思维。所以,文学创作的前提是必须懂得它们,了解真相。

    在这一点上,东西方文明是一致的。西方众多伟大的作家,总把神话、传说和宗教当作它们创作的重要源泉,且借此取得了巨大成果。简单回顾一下西方的文化发展,可以明确地看到,大量的神话是丰厚哲学的基础,哲学又是文学强有力的支助。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如柏修斯、海格立斯、提修斯等等,都是神和人共生的半人半神的生命,与中国的盘古、共工等没有二致,而著名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又是西方文学的起始,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哲学则对传统的神话作了深刻的思索,通过对诸神产生原因的探究,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对万物起源及生命的解释与发现。从最早的古希腊神话,到古罗马哲学,再到后来的《浮士德》《神曲》等,西方文明也基本经历了神话、哲学、文学(及其他艺术)这三个阶段。神话是文化的源头,哲学似神话的婢女,文学则成为哲学的奴仆。待至《圣经》诞生,几方融合,共同形成了西方文明强大的河流,使得西方文化得到大力发展,涌现出了诸如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优秀戏剧和《悲惨世界》《复活》《飞鸟集》《红与黑》《静静的顿河》《百年孤独》等大量不朽名著。

    文学不是自然科学,不能拿实验室的那一套来衡量它的对错。它是一种灵性与智慧的事业,是一项更为复杂而深奥的思维活动,更是一项与天地万物相碰撞的升华。同理,要想真正欣赏伟大的文学,没有深厚的知识与高远见闻,不懂得天地人三才的关联,不清楚灵感的由来,没有宽广自由的心胸才气,不清楚种种艺术手法的变化,必然是盲人摸象,拣石弃金。究而迷之,则为科学,迷而不智,是为迷信。封建社会诞生的好多思想与文化,并不一定就比现代社会的差。当然也不是要对它们全盘拿来,迷而用之,而应该有选择,有鉴别。但在选择之前,还是先读一读为是,不要人云亦云,不懂却信口乱说。

    如何品读文学,既需读者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更需有较好的哲学基础,同时还不能陷入狭隘的阶级论,为特定的社会、时代等条件局限。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应该是超越时代与社会的,高远于一定阶级与政党集团的利益,能够真实地挖掘出所有生命的共性,触及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反映时代的特征,社会的本质及个体生命的魂魄,这个本质又与天地相关联,进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一定有利的、正确的方向与目标。另一方面,它还应该是美的,善的,真的,悦人心魂的,让人积极向上的,符合天道物理的。否则,我们的文学就不是优秀的文学,不可能成为世人丰富的精神食粮,也定然不可能流芳百世。同样,我们在评判它们时,也不能从仅当下的时代出发,从一已之利出发,应该心怀大爱,用一颗公道正直的心,从历史与未来的高度,从艺术至美,大道至善的角度去论析。如此,才可品出真正的文化珍宝,让文学之光更加万丈耀目。说到此,哲学的意义与作用便尤显重要与必要了。

    可以这样说,但凡阶级都会有偏激,天下任何一个政党,都会有私心,世间的统治者大都想让文学为它服务,天下真正优秀的文学一定有对宇宙终极真理的追求和对超越凡尘的品格与思想的崇拜向往。作为一位真正的文学大家,你可以身处闹市红尘,位居某一高职,为某一组织、政党、国家服务效忠,但你的智慧和思想及认识则必须超越世间凡生,你的灵魂必须与天地相合,穿越三界,看透五行,揭示天地万物之真相,并用艺术的手法将它们生动地展现出来。如果只会就事论事,就生活写生活,或为名利而来,为某一集团而作,那么你的境界必然是很低俗的。一旦陷入了阶级的幽洞,政治的枯井,自私的禁屋中,任何高明的文学家都难逃脱肤浅偏狭之见,创作出来的作品也自然难成为历世珍品。创作文学没有高超的智慧不行,读文学没有高远的见识也不行。而天下至高的智慧,我认为,至今为止,无有超越佛道两家的。而很是实在的儒学又是进入二者的必修课程之一,故而曰,中华文明由三大文化潮流相汇相合,是人类历史的智慧选择,也是上天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特大恩报,更是中华亿万子孙求真求善得到的福祉,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把它们百倍地珍惜,一代代传承。

    文学是艺术,艺术是思想与智慧的反映,而智慧与思想一方面来源于生活实践,那个至关重要的灵性的开发和认识,则需要一定的方法。道术是通达这一境界的修习者,佛理则是讲述这个源的真语者,而儒则是做人求仁的标榜者。三者各有所长,又不能或缺。我们智慧过人的祖先,早把这些总结得一清二楚了,只等我们拿来使用即可。说实话,当代人的思想和智慧相比早时的智者,真的相差太远了,特别是在哲学、文学和神学这几方面,我们连怀疑他们的资格都没有,更何况超越和反对了。所以,想要进行文学创作的人呀,真的应该俯下身子,静下心来,放开眼光,细细读读什么是生命至理,宇宙大道吧。

    文学应该是善的,也是美的,其最终归结是让受众者的心灵纯洁且升华,渐趋自然之道。而美又是通往佛国、道土、儒屋三家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在这一点上,任何一门艺术都无可偏离。最优秀的文学其实就是一门生命至善至真至美的科学,也是天地自然最真实的原始状态。创作文学,就是创造另一个纯真的天地,融和至美的自然。欣赏文学就是热爱生命,追求自然,合乎自然。大道统万物,宇宙衍众生。文学化人心,人心藏天地。人与文与天地,原本一体,共同隐存于你我心底的本性。

    国人如何学文学?先学好哲学,再领悟神学,然后再去科学地掌握文字艺术,我认为这是最基本的前提。真善美三者,对任何一门艺术来说,真是缺一不可的。

 

 

 

                                                   2014-3-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