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命的三性和三体
还是先来了解一下生命的本质吧。这个问题不解决,神性的问题更不会解决,道家哲学的真理性,我们也不能相信。
几年前,我曾提出有关生命具有三种基本特性的观点,即世上任何一种生命,都具有三个特性,由低到高依次为自然性、社会性、神美性,这三种特性自生命从宇宙自然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三者相互依存共处于你们这般肉体之中,难以分离,却有高下、雅粗、美丑之别。
自然性表现在人与一般的动物在吃喝拉撒等方面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具有自私、贪婪、凶狠等特性,有七情六欲。而社会性表现在人有理智,懂得宽容,能够团结,尊重他人,有友善之情,热爱文明,尊重人格(人格就是其精神风貌的表现)。而它的神美性则表现在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对纯洁美好精神心灵的绝对臣服,对天地的无由敬佩,对永恒不朽的强烈向往上。这三性同时存在于人体中,随时随地影响、干扰着我们的生活与思想,身体和精神的所有活动。而我们生存的目的便是通过种种方式,努力,把身上的自然性抛弃,通过社会性而最后抵达神美性,与天地相合,回归宇宙之家园,光明灿烂,永恒不灭。
再从另一角度来说,人这种生命是由肉体、气体、灵体组合而成的。肉体便是我们可以看到的肌肉、骨骼、血液、毛发等,这是最低级层次的,是物质的,是短暂的,会随时消失。而气体则表现为一种虚幻性,聚散性,如地球中的大气一般,包含或托附着我们的思想、意志、情感与认识等各种思维活动,它时聚时散,难以认识捉摸。而生命中最为核心的组成则是灵体,其主体便是精神与灵魂佛家里讲它是真我,道家里说是元神,儒家对此没有明确表述,但我们可用纯真的“仁义”来代表。这是生命的真性,本性,光明纯洁无比,永久不会改变,一直与我们相伴随,同时也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即也是无形无态的。三性和三体是相互统一的,通过它们,我们就可以大致了解生命的真相了。即一个全部真实的生命,绝对不仅是这个可见的肉体,它更有一种灵体存在,它的最高追求不是吃喝名利,而是精神灵魂的不断升华和最后回归永恒。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人会发生种种变异、出现种种困惑,遇到万般的引诱,而不断地改变自身的前进方向,人生观、世界观、生命观、宇宙观等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改变,我们的情感、理智、思维与追求也就呈现出五彩的样式而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于是,文学便成为它们的形象反映,哲学便是它们求索过程中的见证,神学则是它们回家的航标指针。三者均不可或缺,又相互配合,一个目的,生命所需,为生命服务。人生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努力去掉自然性中的诸多丑恶的兽性等,通过不断扩大其社会性中的优秀品格而最后达到和天地相一的神美性。文学则是为们它忠实服务的一位智者。
讲述上面这些理论,是想说明另一个观点,文学是生命以实性物质为主要对象的低层次形象化描绘的结果,哲学是对中层次思想理论的高度抽象性概括,神话则是先天性的生命灵体对远古生命状态的神性描模。至高至美的神性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学基础因子,哲学的思辨元素,更有诸多远古事物残留下的种种蛛丝马迹,有时甚至可以观望到它远去时模糊的背影。透视文学的本质,与其从文学本身入手,不如从根部的神话进去,可以一步到位,直抵生命的核心。由高到低的认识方法往往要比由低到高看得更广更远,把握得更准,用的时间与精力也更少,更省事。
生命的本质,在于它的神性。文学的意义,便是将它们形象化地表现并发掘出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