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爱钱
(2013-04-20 19:18:26)
标签:
爱钱赵明生赵公明文化 |
分类: 随笔 |
我们为什么爱钱
因为钱可以换来我们所需要的,能满足我们的多种欲望,因为钱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东西,特别是现代社会下,无钱寸步难行,因为钱除了物质的功用,还有精神方面的意义……为什么自古而今,它的地位这么为人类所推崇呢?除去它的种种功能外,还有什么理由让我们这么爱钱?
按照先阴后阳的宇宙法则,这个世界是先有了金钱这个阴性的物质概念后,才出现了现实阳性物质性的金钱。金钱也分阴阳两性,从阴性角度讲,它无处不在,充满人世,又与万物相联,还常常代替万物。从阳性角度看,充当它的必须是世间最珍贵的物质,如铜、铁、金、银、贝壳及各类珍宝,而这些东西本身又是灵性特强的物质。到了现代的纸币,除去它的质地特别高档外,上面所绘的图案、设计及寓意也是最为神圣的,具有强大的能量,故而人类赋予它无穷的权力,代表自己的意愿去行事。
人,这种特别的生命,区别于万物一个最大特征便是它强大而无所不在的灵性。这个灵性与天地万物相互合一,自然的也与金钱的灵性相一。借用《圣经》的话来讲,便是圣父、圣灵与圣子三位一体。人有善恶之分,钱有对错之别;人有生死之限,金有多少之分;人难以抛弃金钱,金钱不可离开人世;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就不再是人,钱一旦不被人使用就不再是钱;人生创造了金钱,金钱支配着人生。人想如何,钱便怎样。人有多聪明,钱就有多能耐。他们不分彼此,心心相印,主仆为一。就似孙悟空与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神通与孙大圣一般无二。有人说,人的一生就是为了钱,反过来讲,钱的一生也是为了人。我们能不善待它吗?
钱,自人类走向文明的那天起,就和我们比肩相行,形影不离了。它和我们一样,都是从自然中来,所以也天生具有神性。西方,在希腊神话中,赫耳墨斯是有商人和远行者的保护神。更有掌管财富的哈德斯男神和普露托女神;东方,佛教里的财神是北方多闻天王和善财童子;佛教里也常讲到修福田,其中之一便是钱。以道教为文化起源的中国,财神也分阴阳,文财神是赵公明,武财神是关羽,更是讲究无财不足以养道。总起来看,它们都是神勇广大的非凡神物,都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还可以左右诸多鬼神,纵横天地,行走日月,驰骋众民,支配世事,干扰精神,影响心性。因此,钱的地位便自然由物质层面上升到了神的层次。生命的本质是相通的,因为它们均有灵性。因此,只要是人,就会与钱在一起。钱是人的影子,人是钱的肉体。钱因了人的聪明而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人有了钱的相助,便加自由快乐。吃喝足了,财富有了,尊严有了,名利来了,自信增强了,心便会如春花开放,神会如夏雪清爽。无灵性的人是很难拥有大量钱财的,当然,有了灵性却不一定就会有钱财。钱财的拥有更与福德等因素有关。我们爱钱,其实就是在爱自己,同时也在爱他人和这个世界。故而才有这么得执着与不懈。
本人很俗,从始至终特别爱钱。虽然修行了这些年,认识提高了不少,有关东西看淡不少,但对这个特别东西的热爱却没有减轻一丝,也常学让钱搅扰得寝食不安。这个世界上真正把钱看淡、给钱不要的主还真数不出几个来。即便是菩萨,所居住的佛国也都是用金银璎珞珠宝等珍贵的东西修建而成的。可是,佛菩萨是绝对不追求钱的。拼命追求的只是我们人类及那些低下的鬼神。得到再失去,失去再赚取,世世代代,无穷尽焉。故而烦忧无限,痛苦不断。与其自欺欺人,不如寻求真理。世间的烦恼一定能解除的,只要方法适当。
我在不断地研读佛经,想从中找到真理,进而来解决现实的这一困惑。我在不停地细品道经,想知道什么是真正与平凡生活相吻合的大道。为了生存,我还在整天整日地讲儒学,看古代的那些圣人们如何解决仁义与财钱的纠结。如果人类这三种至高的教义还不能为我解惑,那绝对是我的痴愚而非圣贤的问题。佛说,佛法不离人世间,成佛不是清除人性,而是发现人性,成就人性。道说,一切顺其自然,自然为道,头头是道。儒说,仁爱是天性,天性就是天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结合这三种最伟大的哲学,是不是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人性原本是最真实、自然、纯美的,也是最难违背的,由他生产出来的钱也应该是真实、自然而纯美的。我们对它的追求本身并没有错,就似对自己亲生骨肉的宠爱一样。这不就是佛道儒三家都首肯且提倡的人世间至真至美之情?此情岂可无故清除?如若要硬性而为,难道不有悖天理或曰大道?或者说,钱的存在与人的存在是一样的合理自然,我们本就无需把它们除掉,最好的办法是与它一起成佛。按《阿弥陀经》上说,那里金银满地,宝珠如石,也只有到了那个境界,钱金也才算是真正回归于它的本来了——由原初的一块石头、一个器具、一张花花纸变成了佛国的一员。即,人一旦重归于原点,他的儿孙们便也随之而回到原点。
如此,带着对金钱的执着如何去成佛?金钱抛弃不了,名利岂能抛弃了?凡俗能超脱了?道能得吗?常时间,带着这一巨大的疑惑,我在问自己,也在问他人,问鬼神,却从来没有在虔诚的状态中问问佛,故而烦恼至今。真是无知至极呀。
昨天晚上与从同仁在一起静修时,听着一位被行内人士称作财富女神同道眉飞色舞的讲述,我突然大悟,好似得到了佛祖的启示一般,对金钱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方知,金钱并不可恶,金钱真的很是灵动、美好,金钱真的值得我们去全力拥有。借着它的神威,我们正好可以减除许多痛苦(虽然在追求它的过程中会有新的痛苦,但这也是一种修炼,是一种考验,它就是我们的喜怒冤家,关键是看你如何把握了),加速得道成佛,没有它的真心帮助,我们是很难达到成佛之愿的,特别是眼下的商品时代。想想,我们当初生下这个宝贝儿子是干啥用的?仅是让他啃老、消剥我们或单单传宗接代吗?爱钱吧,赚钱吧,让它为我们灵魂的扬升服务,同时也服务于钱自己。
真的,活在世间的我们万万不可把它当粪土一样冷淡视之,置之不理。常常说这话的人大都是虚假不真的。它不仅为我们生养,到时还要精心奉伺我们,与我们并肩成长,为我们尽力的这一亲生血脉,也是我们前行路上的一个助跑器,一只宝碗,一把手杖,一间喝茶吃饭的临时寓所。没有它,我们会遇到更多更多的困惑。钱原本也可积德,可修身,可为善,可保命,可去恶,可成长,可为民利众,可存仁生义,可成佛得道,可放开心性,有利于寻求真我的。所以,拥有金钱并不丢人,丢人的是因金钱而埋没了人性;酷爱金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挚爱下去,至死却不悟它到底是个啥东西;一味地追求金钱也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把金钱当我们的奴隶与生活的全部,而迷失了前行的目标。当年行乞多年,静坐于菩提树下苦苦求悟四十九天的佛祖,如没有放羊女那几碗羊奶相救,那一世的世尊便难成佛。道教中的五方之神赵公元帅如不吃不渴,如品德不好,也难成一代财神而为万民景仰。
我爱财如命(注意了,“爱财如命”这个成语的本意就是上面所说的人钱合一的道理),还有一个原因,被世人代代进贡不断的赵公明是俺祖先,他的成功就是我赵氏家族的成功,他的智慧也是整个人类的智慧,他的存在说明这个世界暂时还不是佛国,还需要我们一步步借着金钱向上攀升。作为赵氏子孙的自己,因有这样的祖先而自豪;也明白,更应该继承祖先的遗志,完成他未竟之事业,为整个人类迈向更美好的世界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至此,又想起俺们老赵家的一件事。《西游记》里有这么一节内容。佛祖说:当年,众比丘圣僧下山给舍卫国的赵长者家诵了一遍佛经,保他全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事终,讨得赵长者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读至此,我既为古印度时老赵家能与佛祖结下如此大缘而自信,也能为本家在求真经、积福报、利儿孙中,有大价钱可舍而自豪。当然,更明白,真经无价,再多的金钱也抵不上成佛的真言呀。说到此,再说说那个阿难和伽叶向唐僧一行索要人事一事。原来吴承恩写此情节的用意是在暗示我们:没有金钱难换真经。
我爱钱,我马上去赚钱,我定会有钱。然后我再借助或与它一起成佛。漫长的旅途中,我不断提醒自己,要真正地善待万物,千万不能忽视任何微弱的生命。
这便是我对人生和金钱关系的一点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