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来,这便是成佛(三)

(2012-11-10 18:28:37)
标签:

万物

修炼

印度

赵明生

文化

日历翻到今天,文章继续写来,以证佛法的精妙。真话将要大开的时候,想敬告一下:请那些坚定的唯物主义的信奉者走开为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别伤了相互的和气。

因为都是凡生,时间有限,故还是不读原经,只摘其要义来解。

佛教的基本教义有:

1. 因缘的法则:佛教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皆遵循因缘这法则而生而灭而化而变。佛陀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什么是因?这个好理解,就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内部原因;什么是缘?即引导事物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佛陀认为,内因和外缘的相互和合,便产生了万事万物,这一点,与我们熟知的唯物主义是一致的。如你们来这个世间的原因,肯然是父母在某一时刻的相媾的结果。再如煤与火在某一条件相合才会燃烧。内因和外缘,一旦离散,则万事万物便会消灭,但这个消失却不是没有,而是以另一种物质形式存在于世间。

     这位道友的顿悟,也是一种因缘际遇的结果。看似非常得偶然,这里面实则有无数的必然。

    你要只看她的客观情形,她顿悟的可能性是非常少的,比她下苦修炼的人多得是,比她读得佛经多的人也多得是,比她有钱外出求法求真的更多,比她长相酷似佛菩萨的也不少(她本人长相真的一般),比她文凭高、智商高多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其他人就没有她这种殊荣。究其原因必然要考证到她前世的修炼,她此世的行为,她那一特别时刻的心态,还有她平时家庭的氛围,她的身体气质,她的品德,还有宇宙时空点转动到了那一时节,那一天,那一时刻的影响,所拜本师的能量,师徒间信息传递的微妙合律,等等。无数因的机遇巧合,才有这么一个神妙难得的果。故而,这一切,如果你有心去求,又是万万求不来的。只能是无意得之。因为无意之心才是真心。一旦有了意的那颗心,便非自然之心,有了执着的欲求便非真纯之心,它便自然难与天地之能量相通相一。所以,好多时刻,表面看我们一方面在努力求得佛法,而实际上却是以主动远离真理大道。最于自然,平静地对待眼前的一切,方是行大道,亲近真理。就如同这位道友,一切都是无意中得到的,如果她平时就是一位事事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天天想钱发财,遇事不让人,不知感恩的一个人,那是很难有纯洁的能量接通肉身。她的这种因缘都是她前世和今生的福报之果。我们可以羡慕却不可眼红,更不可嫉妒。

 .无常的法则:佛法认为,这个世界是因缘而成,又遵守着无常的法则。即世间事物无法恒常。自然界的沧海桑田,人类的生老病死,一切都在生住异灭中。果子看似不动,实际上时刻在腐朽之中。地球,亿万年后也有毁灭的一天。佛教本身,到一定时候,也将不复存在。名利、地位、金钱,何不如此?因此,存在是暂时的现象,变化和运动才是事物永恒的本质。

你让她再一次出现上述情形,那是不可能的。机缘就在一念间,那一念也是她几世个修来的结果,而这个难得的结果此时在,转眼便去。如同她看到的树与房子都成了她自己一样,也是转眼的幻相。在这里,我们需知道一点的是,佛所在的空间维层是很高的,远远超越了我们肉体所在的三维空间。佛类生命运行的速度是超光速,和我们的意念运行的速度差不多。这一点,有另一位师姐所说得证,也附和赞同。这位道友说,当时,她看到窗外的树,一瞬间,她就成了树。那么,由树再回到人,其间的速度也很快。因此,在具有光速的佛看来,我们人世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不会永恒。而低于光速的我们却难以理解这一点。要知道,自大的我们运行的最高速度是光速以下,所以,在我们眼里,高山与大树是不动的,而在佛的眼里,仅能活几十年的我们其实也就那么一两秒钟的时间。所以,认识到这一原则的佛,才会把一切放下,而有如猪狗一样低下的我们,却什么也放不下。特别是生死。

3空的法则:从无常原则,佛陀又推出空的法则。万物无常,不能久远,终归灭亡,因此是空的。关于这一点,很长时间里,我也很难理解,把它认识透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认识层次太低,或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佛陀所说的空。因长期受唯物主义的影响,一说空,我们就想成是没有,你说世界是空的,我便会哈哈大笑,你在骗鬼咧吧。眼前的这一切你说哪个是空?是的,如果你用猪的眼睛去看现实,它是绝对实在的,真实就空的。但是,你从佛的层次去看,它们都是空的。这个空不是不存在,而是指不能永恒地存在。不能把空,理解为空空无一的空,什么也没有的空。有人说,佛法所说和四大皆空,是指财、色、名、利空,这是误解,是如猪一样低俗的想法。四大,实际是指组成世界的地、水、火、风。佛家的空,实际上是一种妙有,非常难言出来的妙有。

如这位道友所说的,那种美好的感觉,真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即如她成了楼房、汽车,这是空的,但同时又是非常实在的。因为这是两种不同层次生命的不同感受与存在。她变成树,是物质空的一种反映,她回归于肉身,也是物质实的一种表现。她可以长时间地游离于两者之中,相互转换。这便是空与实的真妙。空是实,实是空,空与实之间,生命就分出了高低。如我们,想空却很难。因为我们太实了,无法使化身从肉身中脱离出来,实现生命的这一重要的升华与超越。而最后,越是空者,越是高超。否则,生命越是低贱。

    所以,在佛的眼里,空又有具体形式的存在,这形式,这现象,可以被我们利用,我们可以假借现象追求本质上的东西,追求真善美的东西,故佛用词有:以假修真。这位道友,她虽然实现了由实到空的转换,却还得不断地去借实修空。以长期达到自由地穿越空的境界。

4,无我法则:因为生命有空与实,所以,佛陀又提出一个无我的原则。即这世间的万事万物,变化无常,没有我的永恒存在。如果有我,就可以自我主宰,我要怎样就怎样,我要不病、不死,我要入地、飞天,我要一口喝干大海,但这一切我们都做不到,我们无法把握自己。因为我们把控不住自己的某些意识与思想,以及实在的肉体,更难以把握住自己的灵魂或说真我。我们平时看到的这些由毛发、骨骼、肌肉等组成的生命体,其实仅是一低级的假相,是假的、一时的小我,真正的大的我则以虚的形式存在,我们看不到,也捉摸不到。而它却正是真正掌管自己的唯一的主人。我们修炼其实就是在寻找它,把它修得纯正不变,不再深深隐藏于肉体的某一处。

    这位道友之所以看到无数个我,根本原因在于她没有把具体的肉体看得太重,也是她的那个真我(或说是真我的化身)被一时激发出来了,没有了往日那个死死的肉体的我的束缚,成了一个灵性的无形而有能量的大我,可以影响客观事物。可是,你要让她找出当时的自己在哪里,她也说不清。她当时的那个肉体是她,也不是她。最起码不是全部的她,更非真实的她。那时的她,已是阴阳合一的综合体。二千多年前的那位一心想逍遥红尘的高人庄子,曾经就经历过这一神奇的际遇。一次午睡间,他于蝴蝶之间分不开了,失去了我的概念。有人说那是庄子一次故弄玄虚的表演,倒不如说那是他真我与假我的一次混合。还有一句老话可以证明这一点:“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也是生命达到了真假的交界态而必然的一种表现。与这位道友的感觉是一样的。谁能料想,千年之后, 这一现象竟然在此得到了印证。而且,这种现象并非她一人独有。你我都可达到的,只是机缘未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