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中国好舞台(一 )

标签:
中国好声音赵明生文化 |
分类: 随笔 |
一
本人老了,对近年来国内有名的一些电视剧及流行很盛的选秀类节目几乎是不去看的。一是身体不许,二是无那心情了。有时,对看电视入迷的小姑娘也是不屑一顾,时不时地教育着:看点不幼稚的节目不行吗,长不大了?后来,经不住全家人的影响,有时也扫一眼“非诚勿扰”,但是一期看下来,就感觉单调了许多,于是,再转向“非常了得”,又为主持人的插科打诨而失望,再转向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三分钟的嘻嘻哈哈后,感觉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于是起身离去,再次打开电脑,寻一些好的文章细读起来。
那是前不久到外地游玩,晚上无事,洗完澡,躺在床上看电视,无意中看到了那英和刘欢及另外两个陌生中年男子,分别坐在一把红色的大转椅上,背听一位歌手唱歌。每位歌手上场后,一言不发,定好神后便开始演唱。第一眼看到的那是一位个矮又稍胖的姑娘,赤着脚,鞋放一边,唱得很好,到了高音时,歌手的情绪达到了极点,歌喉顿时泄出排山倒海的潮水,一浪浪朝你打来,高昂激奋,震憾人心。突然,坐椅子的老师转过身来了,全场轰动,掌声如雷。不能自禁的那英也上场了,脱了鞋,与那位赤脚的女歌手对唱起来。优美的歌声震憾了我疲惫的心,我的神经一下子绷了起来。这声音好呀,许久没有听到了。于是,便痴迷地看了起来而不知挂满星星的子夜已到。
回到家里,上网一查,才知这组节目叫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独家创办的,很有特色。于是,便关注起它播出的时间来,并期期不想误了。这不,三个月了,从头到尾一直看到了总决赛。之中产生了万千感叹,终于在今天想说点什么了。
每周四晚上对中国好声音的观看,是安抚我近期精神颓废最好的一剂良药。从无意中看到的第一个选手黄鹤上场比赛开始,到昨天四组第一强选就,我的心魂一直因它而激动不安,也因它而有所期待,更加向往。中国好声音从创意目标到演出内容,从起始过程到发展步骤,从学员遴选到导师的确定,从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到大众评审参与打分,从歌唱曲目的丰富性到选手风格的多样化,即使是整个节目组做的广告和整个节目的运作,也都策划得严丝合缝,起伏变化,曲折有致,新颖引人,不露点水。一句话,真的是太好了,远远超出了近十年来风靡一时的其他选秀、娱乐类节目。或者可以这样说,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娱乐、音乐的界领域里的一件大好事,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大好事。它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与启示不仅仅是一次闲暇时的愉悦,还有其他方面更多更深刻的思考。想谈要谈的许多,我们还是一点点进行吧。今天无事,有的是时间。
它的成功最主要的是它公平而民主的理念和大胆新奇的创意。之所体现出了强烈的平民意识,浓厚的社会人文内涵。
我们知道,任何一项高雅纯洁的文艺活动,也得与当下社会时代的需求相吻合,再有新意的制作人,一旦远离了时代的需求,大众的欲望,无人来关注支持你,一切都是扯谈。这早已是凡人熟知的道理了。于是,我们的身边便出现了“天天向上”、“非你莫属”、“非诚勿扰”等优秀的生活类节目,特别是“非诚勿扰”,把一件很是私人化的相亲恋爱节目做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万人着迷,很是不容易,故而,它为湖南卫视带来了巨大的赞誉与物质效益。其中孟非还获得了优秀主持人大奖。它也让我们记住了那些很是具有个性,有内容,受感动的一些名字和故事。
但是,总观近年来国内流行的这些节目,相对而言,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较为简单,表现方式也较为陈旧。时间一长,便有看时激动,过后全忘的结果。节目的时间一长,便暴露出这样那样的缺陷与不足,从中也可以看出制作者专业水平的低下和整体文化素质的浅薄。